问题出在孩子身上 根子多在家庭关系上
——访香港小童群益会总干事梁魏懋贤女士
更多地关注家长教育
让父母孩子一起成长
由社会学硕士梁魏懋贤女士领导的香港小童群益会是一个为儿童及家长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教育组织。他们专职人员有500人,义务工作者就难以计数了。该会下设12个中心。类似这样的组织在香港有60家,小童群益会是最大的。
小童群益会的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社会捐助一部分,被服务的家庭交纳一定的费用,是非赢利性的社会活动团体。它的活动主题、活动策划及方式和本报举办的"亲子家园"有相似之处。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的梁魏硕士有一个幸福家庭,她育有一儿一女。她领导的小童群益会在香港类似的社团组织中,影响甚大。经记者采访发现,她把解决孩子的问题和解决孩子家庭的问题联系起来,从多方面做好服务儿童、帮助家长的工作。
4月8日,梁魏懋贤女士到杭州参加学术研讨会。会议间隙,本报记者访问了她。
记者:据了解,你们小童群益会有个主要的工作是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的问题。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解决家长的问题。你们的研究是否认为,问题孩子的家庭和家长有某种共性?
梁魏:有问题孩子就有问题家庭和问题家长。孩子的问题一般来源于几个方面:一部分是问题家庭:婚姻爱情的破裂、少女妈妈、重组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给孩子的教育造成困难;另一部分是香港的家长大多比较忙碌,对孩子的问题既有疏忽的,又有面对孩子在成长中的问题不知怎么办才好的。还有,香港的孩子学习压力也大,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值也高。因此带来许多心理方面、父母和子女关系方面的问题。
记者:孩子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梁魏:那些问题家庭,常常造成孩子有自卑感,自信心低下,自闭、暴躁、和父母关系紧张;学习压力造成一些孩子学习障碍症和各种心理偏差;家长缺乏科学养育知识,导致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统合感觉失调、形成某些不良习惯等。还有不健康的社会传媒对青春期的孩子的误导造成"问题少年"等。
记者:我们了解到,你们策划组织的活动都有一个针对性很强的主题,并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这都是些什么样的活动?
梁魏:家庭是塑造孩子成长的重要基地。但我们研究发现,因社会快速发展,父母和子女之间很易出现代沟。家长既爱孩子又不了解孩子;孩子急于独立,又渴望得到成人的辅助和支持。另外,香港的教育对孩子的升学压力很大,而小孩又只上半天课,课余时间多。因此,家长和孩子都需要社团组织帮助。我们的活动就是为了使两代人互相沟通,接纳差异,共同成长。
具体说,去年我们收到507个关于孩子自信心低下或行为问题的个案,就组建训练小组对分在小组的孩子和家长进行辅导训练。我们和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合作进行"儿童中文阅读训练计划"的研究,吸收几十名有读写障碍的小学生参加。我们用测试多感官学习法对改善儿童的中文阅读及写作能力,很有成效。我们还为此开了四次亲子教育讲座,让家长也有得益。我们的"EQ全接触"活动,就是帮助家长提高孩子的情商为目的的。我们推动家长、学校和社会人士对儿童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视,提升家长对孩子情绪管理的能力。我们从1999年7月起做的为期两年的儿童情绪教育支援服务计划,是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家长综合服务的计划,有19所学校参加。我们针对香港有5%的儿童存在"专注力失调和过度活跃症"的问题,对这些儿童及家长开展了支援计划--"亲子平行小组"。在1998年和1999年参加小组训练的儿童们普遍都增强了自控能力,家长也得到了有关的知识并得到了组员之间的互相支援。我们的活动很多,还有针对移民孩子的问题的活动--"打开天空";针对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历奇匡导";针对艾滋病问题的--"寻找CYBERDJS";针对香港回归让孩子了解祖国的--"龙舞千喜京港少年"……
记者:听说你们的活动和研究工作不仅仅针对孩子和家长的问题,而且对新婚夫妇和准父母也开展了有关教育活动?
梁魏:是的。我们不仅仅做新婚夫妇和未来父母的工作,对有婚姻问题的家长也进行教育。男女结合成一个新家庭,不仅是爱情的体现,还是对一种社会责任的承担。他们要养育小生命,他们当先学会做父母。家庭是儿童人格形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香港许多儿童的问题、青少年犯罪的问题大都是因为家庭出了问题。那些不称职的父母,有的是对婚姻的不认真,随便结婚随意离婚或婚后不忠诚行为,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有的是缺乏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他们不会处理长幼之间的关系,他们对子女的态度和行为是粗暴简单或宠爱过度,这些都是有害的。我们针对香港的青年夫妇,开展了"活力夫妇活动系列"。活动的中心思想就是悉心维系及培育婚姻,令婚姻充满朝气、活力和生命力。系列活动有:活力夫妇日、浓情今晚夜、夫妇音乐舞蹈营、多元情趣夫妻营、活力婚姻2000剧场研讨坊、夫妇沟通电话调查等。这些活动很受家庭欢迎,不少家庭问题,婚姻问题在这里得到化解。孩子们也很喜欢我们为他们的父母设计的活动,有儿童反映:"爸爸妈妈参加活动后更相爱了,也更爱我了。"
记者:和你们的小童群益会相比,本报"亲子家园"在规模上、活动内容上、组织机构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本省本市这方面的社区组织,本报还是第一家,到现在杭州的"亲子"活动组织只有3家。和香港的60家相比,差距甚大。
梁魏:"亲子家园"和报纸同步出世,只有4个月。但你们的指导思想明确,又非常符合"减负"的社会需要。在内地这类社团组织几乎是空白的情况下,你们创出来了,义务为家长做好事,很了不起。希望今后我们互相合作搞活动,可以吗?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