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复习要点(10)
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
(一)实质性分析程序的目的
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单独或结合细节测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二)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考虑因素
1.考虑针对所涉及认定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的细节测试(如有),确定特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这些认定的适用性;
2.考虑可获得信息的来源、可比性、性质和相关性以及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评价在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使用数据的可靠性;
3.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并评价预期值是否足够精确以识别重大错报;
4.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且无需作进一步调查的差异额。
(三)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考虑
1.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鉴于实质性分析程序能够提供的精确度受到种种限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越应当谨慎使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2.针对同一认定的细节测试
在对同一认定实施细节测试的同时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可能是适当的。
(四)实质性分析程序对使用数据可靠性的要求
在确定数据的可靠性是否能够满足实质性分析程序的需要时,下列因素是相关的:
1.可获得信息的来源
数据来源的客观性或独立性愈强,所获取数据的可靠性将愈高;来源不同的数据相互印证时比单一来源的数据更可靠。
2.可获得信息的可比性。实施分析程序使用的相关数据必须具有可比性。
3.可获得信息的性质和相关性。
4.与信息编制相关的控制。
(五)实质性分析程序对可接受的差异额的考虑
1.考虑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
可容忍错报越低,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计划的保证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异额越小。
2.考虑更多的审计证据
可接受的差异额越低,注册会计师需要收集越多审计证据,以尽可能发现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获取计划的保证水平。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