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绵阳市商业银行招聘考试常识积累:两晋时期的成语典故
晋朝(266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成语典故,经常出现在考题当中。
1.东山再起
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谢安是古时候一个有才能的人,一路做官至高位,但是后来,他因为一些事情辞官了,退隐山林。直到国家遇到被秦朝的人欺负的危险,他才东山再起,重新为国争锋。
2.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出自于《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安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使秦军后退,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3.草木皆兵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这场战争就是淝水之战。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4.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5.穷途之哭
意思是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亦简称“穷途哭”、“途穷”。
6.青眼有加
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作宾语、定语。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魏晋时期,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性子,他的母亲病故,嵇康的兄长嵇喜前去吊丧。阮籍不喜欢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嵇康带上酒与琴前去吊丧,阮籍见了大喜,马上变作青眼热情招待。
7.狗尾续貂
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本为讽刺封爵太滥。“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用来比喻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8.渐入佳境
意思是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出自《晋书·顾恺之传》。东晋晋陵无锡人学问渊博,很有才气,曾经给桓温、殷仲堪等人做过参军之类的官。他尤其擅长绘画,当时的名家如谢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顾恺之性格怪异,与常人不同,人们都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表现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羁。传说他喜欢吃甘蔗,但是与常人不一样,嚼食甘蔗时,与一般人先吃主干后吃末稍不一样,总是自末稍吃到主干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对他的这种吃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则回答说:“渐入佳境。”
9.入木三分
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祝辞由羲之书写。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10.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王恭使东晋外戚大臣,有一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很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人无长物)。
刷题练习
1、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我国古代哪场著名战役?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马陵之战
D.垓下之战
【答案】B
解析: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故本题答案为B。
1.东山再起
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谢安是古时候一个有才能的人,一路做官至高位,但是后来,他因为一些事情辞官了,退隐山林。直到国家遇到被秦朝的人欺负的危险,他才东山再起,重新为国争锋。
2.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出自于《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安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使秦军后退,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这就是“风声鹤唳”的典故。
3.草木皆兵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前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九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这场战争就是淝水之战。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今中国安徽瓦埠湖一带)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风吹树木的声音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
4.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5.穷途之哭
意思是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
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阮籍不拘礼俗,行不由径。“穷途之哭”本指他因车无路可行而痛哭,也形容因身处困境而悲哀。亦简称“穷途哭”、“途穷”。
6.青眼有加
表示对人喜欢或尊敬。作宾语、定语。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阮籍传》:“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择而退。喜弟康闻之,乃筴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魏晋时期,阮籍性格狂放不羁,做事总是由着性子,他的母亲病故,嵇康的兄长嵇喜前去吊丧。阮籍不喜欢他就以白眼相待。嵇喜回去对嵇康倾诉受到冷遇。嵇康带上酒与琴前去吊丧,阮籍见了大喜,马上变作青眼热情招待。
7.狗尾续貂
貂尾不够用了拿狗尾巴来顶替,指封官太滥。本为讽刺封爵太滥。“狗尾续貂”这条成语,除了本来的意思,后来用来比喻以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也用来比喻文章或办事能力拙。
语出《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司马炎封司马伦为赵王,掌管临漳。赵王司马伦篡位后,滥封官爵,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因此,人们讥诮说:“貂不足,狗尾续。”
8.渐入佳境
意思是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风景、情趣等逐渐深入而达到美妙的境地。
出自《晋书·顾恺之传》。东晋晋陵无锡人学问渊博,很有才气,曾经给桓温、殷仲堪等人做过参军之类的官。他尤其擅长绘画,当时的名家如谢安等人都非常器重他。顾恺之性格怪异,与常人不同,人们都称他有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表现了浪漫才子的豪放不羁。传说他喜欢吃甘蔗,但是与常人不一样,嚼食甘蔗时,与一般人先吃主干后吃末稍不一样,总是自末稍吃到主干再往下直至根部。有人对他的这种吃甘蔗法感到很好奇,他则回答说:“渐入佳境。”
9.入木三分
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自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7岁时开始练习书法,他练字十分刻苦,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池水都染黑了。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祝辞由羲之书写。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发现王羲之笔力强劲,字迹已透入木板三分深。这便是“入木三分”的由来。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10.身无长物
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在没有多余的东西。王恭使东晋外戚大臣,有一天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很多呢,所以才要的。”王恭回答:“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人无长物)。
刷题练习
1、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我国古代哪场著名战役?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马陵之战
D.垓下之战
【答案】B
解析: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故本题答案为B。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