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内蒙古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四川省成都市把农业标准化有机融入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东 周洪双
摘 要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打造、培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圈和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走出了一条将农业标准化和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紧密结合、相融互促的新路,使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强劲,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关键词:现代农业 农业标准化 农业产业生态圈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四川成都农业自古发达,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近年来,成都将全市产业规划为14个产业生态圈和66个产业功能区,其中就包含1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和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成都以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把农业标准化有机融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进程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筑都市现代农业新高地。2019年,成都市农业增加值631.8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农业这个古老的产业,在古老的“天府之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1.科技引领,生产标准化加速推进
开陇、摆盘、覆膜……4月24日,位于成都邛崃市的天府现代种业园内,在此务工的当地农民袁桂芳在技术专家余俊奇指导下,正用“暗化叠盘育苗技术”培育水稻秧苗。
“暗化叠盘”是一种新的育秧技术,在标准尺寸的矩形秧盘中植入种子后,叠起来放在暗处保温保湿出苗。大规模种植时可由机器一次性完成上底土、喷水、播种、盖籽等多道工序,实现盘土量适宜平整、播量准确均匀、覆土盖种均匀全面,保证秧苗出苗整齐、生长均匀、苗质粗壮。标准尺寸的秧盘,也便于进行下一步机械化插秧。
“用这种技术育苗,50克种子可实现传统育苗方式90克种子的收成。”余俊奇说,该技术可实现“像工厂一样的标准化生产”,由专业育秧中心“叠盘出苗”,集中控制育秧过程中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解决了一家一户育秧难以标准化的问题,为培育壮秧、获取高产奠定基础。同时,该技术还大幅度节约了土地和人力,育秧成本明显下降。
作为长江中上游水稻新品种展示基地,天府现代种业园2019年应用“暗化叠盘育苗”“种肥药一体化”、绿色防控、规模化节本增效等栽培技术,集中示范性种植了长江上游的近200个水稻新品种。今年,参与示范性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数量增加到近300个。
栽种这些水稻所用的土地,是从袁桂芳所在村流转而来的。袁桂芳说,这块土地上,以前是各家各户用传统的方法种植,又苦又累,收成还好坏不一。现在,种业园进行标准化种植,每株水稻都长得同样壮实。
“同样的土地,种子不一样、技术不一样,收成就不一样。”天府现代种业园作为成都7个农业产业功能区之一,规划面积达95平方公里,聚焦水稻、粮油、畜禽、水产、蔬菜等种业全产业链,瞄准“研发、生产、推广、服务”4个核心关键环节,以良种良法,助力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成都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涵盖种业、都市农业、农业高新技术、食用菌、水果等不同产业。成都以这些功能区为载体,整合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外聘技术服务机构等技术力量,引导校地合作、院企合作,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技术标准、转化成为生产力。
目前,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温江都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正加快建设,现已入驻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13家、科研团队19个、高新技术企业62家,启动科研项目54个、推广新品种80多个。
成都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引入高科技农业企业有机农夫,在不足10亩的场地上建起一座玻璃厂房,内有三个容量约100立方米的圆形水池。“这是我们引进的高密度水产养殖基地,看似很普通,其实科技含量很高。”荷桥村第一书记邓勇说。
这是一种自动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水温、含氧量、pH值、氨氮含量、鱼苗长势、饲料投放等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监测和控制,并且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控制标准,成鱼品质自然可控。
这种模式下,1立方米水可养300斤鱼,3个池子一年可养鱼9万斤。而基地养殖的岩原鲤、厚颌鲂、清波鱼等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市价可达数十到数百元一斤,基地年产值上千万元。基地技术负责人暴镇平说:“在我们基地,科技真正转化成了生产力。”
2.规模集聚,助力产业快速升级
成都大邑县城往东20多公里的西江河畔,数千亩农田环绕着一个个林盘,青砖灰瓦的川西小院唤起了游客的乡愁。“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项目的落户,彻底改变了这里的产业生态和乡村面貌。
“我们将这儿连片的几千亩土地都流转过来了。”稻香渔歌项目负责人说,公司在这片土地上进行标准化种植,做强特色农业,并在此基础上深挖区域农耕文化,打造高品质主题民宿、农博体验和康养基地,打造可参与、可进入的农业公园,深度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稻香渔歌农业板块负责人王涛介绍说,公司大规模流转土地,对道路、灌排设施、物联网系统等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地力,确保土壤和灌溉水符合标准要求;种子、有机肥等都须符合标准要求;育苗、田块整理、废弃物处理、灌溉时间、用水量等按标准要求操作……这些标准都是公司基于成熟的技术标准,根据当地实际和生产需要制定的。
“比如稻鱼共生田块,水稻占地75%,鱼塘占地15%,田坎占地10%;对水稻间距和鱼苗数量也有详细的技术要求。”王涛说,公司经过反复试验,针对不同作物确定最佳的生产标准,再加上全流程的质量管控体系,保证收获的农产品品质稳定、质量安全。
公司在农业板块规划了“三步走”的发展路径: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当地村民受雇在公司务工,看到标准化生产的好处、学会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可再从公司承包地块,按照公司的相关标准和质量管控体系进行农业生产,产品销售由公司负责。
据介绍,通过农产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农产品的育苗、生产、采收、物流等全过程,确保从种子到餐桌,全流程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位于成都西部的大邑县是四川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该县立足产业特色和产业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先发地区和欧盟先进标准,收集整理标准共计2024项,形成了涵盖农产品种植养殖、精深加工、乡村旅游等15大体系的标准“综合体”。数十个“稻香渔歌”这样的龙头企业积极示范,有力推动了这些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的落地实施。
位于成都东部丘区、龙泉山脉北段的金堂县,规划建设了油橄榄现代农业园区等6个现代农业园区,着力建设要素集中、产业集聚、技术集成、经营集约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作为新技术标准化的“示范场”和树品牌、强质量的“先行区”,突出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水平。
金堂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最美节点打造为契机,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自2009年引种栽培油橄榄以来,金堂县先后引进培育了聚峰谷等18家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他们通过技术示范,带动群众种植油橄榄,全县已形成油橄榄种植基地6.35万亩,涉及13个镇和街道。
“橄榄树间距5米,树坑深60厘米,施足底肥,不移植。”在聚峰谷带动下,淮口镇龚家村村民易大洪把自家15亩地全部种上了油橄榄,他说,按公司教授的方法,一个人管护三五十亩油橄榄完全没问题。
易大洪已经尝到了标准化种植的甜头,越来越多的“易大洪”加入了油橄榄标准化种植队伍:“仅油橄榄一项,一年就可挣到五六万元,加上树下套种的其他作物,比外出打工划算多啦。”
3.质量提升,标准化意识打造品牌
一年育苗8500万株,常年展示600多种、30多万盆花卉新品种,省内90%草花新品种率先在此推广,国内外花卉专业人士源源不断前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交流……成都温江区惠美花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我国西部知名度很高的花卉种苗繁育基地。
“我们的一大秘诀就是这个技术领先的种苗信息化系统。”惠美花境相关负责人带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基地建设有17000平方米种苗生产温室及试验示范基地、300平方米智能温控发芽室,以及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大型全自动喷灌系统,对种苗、成品花卉的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同时对物料的使用时间和用量进行精确控制。
“自动化、标准化生产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这就是我们的品牌。”该负责人说。
据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引领贯彻标准,实现了农产品标准、质量和品牌的协同发展。农业生产者标准化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农产品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成都造”农产品远销海内外,这本身就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2017年,成都成立天府源公司,按照成都市政府发展农业品牌的战略要求,专门运营成都市级农业公用品牌——“天府源”,构建起以“天府源”品牌为核心的“市级公用品牌+县级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的品牌体系。
“天府源”品牌对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标准,出台了《品牌授权准入评审规程》等配套制度,建立品牌准入机制,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的可申请使用“天府源”区域公共品牌,获得信用背书,借力提升市场美誉度。同时,“天府源”也完善退出机制,加强对旗下各子品牌产品的质量溯源、追踪,通过动态管理对各涉农生产经营主体形成约束。
2017年当年,34吨猕猴桃作为成都“天府源”农产品的代表,首次通过蓉欧快铁发往欧洲,深受消费者欢迎。随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获准加入“天府源”品牌,并畅销海内外。截至2019年年末,“天府源”品牌累计准入产品品类已经超过200个。
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发展的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形成良性的循环。大邑县实施“种养循环”“稻菌循环”等技术标准,提高了资源循环利用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98.5%、98%和56.02%,为全县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有机认证和证后监管,土壤中镉、汞等重金属含量持续下降,有效钾、有机质等含量持续上升,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土壤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省、市各级各项抽检检测合格率达100%。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07日 05版)
信息来源:http://news.gmw.cn/2020-05/07/content_33807040.htm
原标题: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