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广州轨道交通]创新带动产业发展 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4月9日,以“创新融合·拥抱湾区”为主题的2019中国(广州)城市轨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会前,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市委副书记、市长温国辉,副市长马文田会见了院士专家及企业家代表,并进行了座谈。温国辉在大会致辞。马文田主持了大会。大会发布了《广州市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广州 2019》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秦顺全、王复明,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弗雷德·塞泊(Frieder Seible),新加坡国家工程院院士李德纮,国家科技部轨道交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交通大学首席科学家贾利民等领衔的行业专家和学者,来自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联盟会员单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建单位、互联网、轨道交通投资基金等特邀企业500多人汇聚羊城,共商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宏图,共谋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大计。 广州三年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 大会上,广州市发改委发布《广州市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行动计划》从强化政府引导、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集聚和推动合作发展四个方面确定广州市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思路。到2021年,广州轨道交通产业规模预计达到1200亿元,力争2023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并积极争取建设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轨道交通运营与维保领域建成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平台。为实现这一目标,《行动计划》从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培育壮大企业主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在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方面,要强化运营服务优势,支持运营企业开展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创新,支持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相关工作。同时,扩大施工建设及设计优势,鼓励设计施工企业开展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一体化以及现代有轨电车、市域快线等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设计技术研究,依托项目建设,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培育高端增值服务能力,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平台,加快建设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获取专业资质;加快建设广州轨道交通综合培训实训基地,创新广州地铁培训学院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商业运营模式,扩大培训规模。 在构建轨道交通产业载体方面,要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按照“零换乘、一体化”的目标,实现铁路主体工程、交通枢纽一体化工程同步立项、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一体化运营。探索实施铁路枢纽上盖和周边TOD地块“成片提供、分期供应”,促进形成轨道交通产业聚集效应,提高片区产业联动开发水平,打造枢纽+社区+产业新型城市发展布局。 在完善产业发展外部体制机制方面,广州要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创新改革,探索研制新制式轨道交通线路,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广州还将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明确评价标准,建立国有企业科研投资指引和容错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考核。 三个推动: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新时代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为目标,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新视野,聚焦湾区市民幸福出行,依托广州地铁二十多年的实践,持续通过科研创新,打造服务型、引领型、融合型、持续型的四型轨道交通体系,最终来实现三个推动:推动智能服务系统全面升级,推动湾区轨道交通的融合发展,推动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升级发展。”大会上,广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建隆发布了《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创新与发展——广州 2019》报告。 据丁建隆介绍,大湾区9市中,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运营总里程达1164公里,规划总里程近6000公里。因此,新时代湾区轨道交通,将从湾区城际、区(市)域、地铁网络协同运输起步,向跨层级互联互通、跨城市一体化网络融合逐步迈进,在湾区打造结构合理、换乘高效、共建共享的世界级轨道交通网络,并打破壁垒,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格局,实现湾区城际轨道交通“公交”化。 广州主动作为,积极引领构建三个体系,实现湾区轨道交通融合协同发展。一是建立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包括区域轨道交通网层级体系、区域综合枢纽体系、多层级轨道网络融合互联、公交化运营区(市)域快线系统制式等;二是构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技术体系,包括线网关系研究、系统制式、票务清分规则、运输组织、信息互联互通、管辖权规划、资源共享规划、安全应急处理等;三是构建区域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包括规划管控、票制及票务管理、投融资及资产管理模式、立项模式、运营模式、维修维护模式、经营模式、建设管理模式等。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