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再来治理,非但费事劳神,而且难以转变,甚至不可逆转。因而,“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非常危险的。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的观点,即( )。
A.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B.对环境问题必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
C.对重大工程必须先进行环境综合评价
D.治理环境问题费事劳神
2.
提起民间借贷,很多人会自然联想到“高利贷”“利滚利”“非法集资”等负面形象。对民间借贷非议的第一个理由是,利息率这么高导致许多企业破产。然而,企业借到了高价钱可能破产,但借不到钱不是更容易破产吗?事实上,民间借贷使许多中小企业避免了破产,而不是相反。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
A.民间借贷中存在的弊端
B.企业借不到钱破产的可能性更大
C.民间借贷是一把双刃剑
D.民间借贷有一定好处
3.
一个电视娱乐节目在播放之际,遭遇前所未有的收视狂潮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心态的高度关注,乃至升级为一种社会现象。与其说,这是一个电视节目前所未有的成功,不如说,当一个新鲜的纯粹的电视娱乐节目出现时,观众、媒体、学者、领导以及社会都猝不及防。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 )。
A.个电视节目的出现,其新鲜程度决定社会人群对其关注程度
B.该电视节目所引发的争论和关注源于社会人群对突如其来的陌生事物还未有足够的准备
C.该娱乐节目获得各方关注的高度不失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功
D.让人猝不及防的娱乐节目可以说是一定意义上成功的好节目
4.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当然,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
根据上文,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 )。
A.成为历史学家
B.博古通今
C.通过历史理解生活
D.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5.应该提倡甘于寂寞,寂寞给予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经受寂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能有成就的人,往往倒不是最有才华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
A.一个人不聪明不要紧,但要耐得住寂寞
B.在人的一生中少不了寂寞
C.应该提倡甘于寂寞
D.耐得住寂寞的人就有成就
[page]
1.答案:
解析:
根据提问方式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
本段文字主要论述对于环境问题,“先发展,后治理”的观点片面、危险,批驳“先发展,后治理”,所以这段话直接支持了B项的“防治结合,以防为主”观点。A、C、D都偏离了主题。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解析:
文段的主旨句是最后一句“事实上,民间借贷使许多中小企业避免了破产,而不是相反”,所以>D>项是文段意图所在。本题答案为>D>。
3.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文段的隐含主旨。
据文段可知,重点在于“与其说”后面的内容——“电视节目的成功,不如......”说明观众对于节目没有任何准备。而B项是此句的同意转换,故正确答案选B。
A选项属于强干扰项,但根据文本,并不能得出新鲜程度决定关注程度的结论,故排除。CD选项则属于文不对题,并非文意主旨。
4.答案: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本文第一句话“>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生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说明一个有教养的人要学会理解历史,通过历史来理解自己的道路与生活,故C选项正确。本段第二句写到“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由此排除A、B两项。D项“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于片面,文中说到“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一个宽泛的提法,并不局限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解析:
本文是主旨概括题,需要寻找主题句。本文的行文脉络是总分结构,第一句是总,后面都是对总的进步一步解释说明。因此,第一句话“应该提倡甘于寂寞,寂寞给予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为主题句。对第一句话进行概括归纳,即“应该提倡甘于寂寞”,C选项时主题句的同义替换。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