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文职2015上海招警考试申论备考技巧:归纳概括题
招警考生就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各地的考试时间和试卷分值,作答字数、材料字数各个省市都有自己的规定,但既然是《申论》考试,无不遵循其考试大纲,相互之间的区别是需要根据招警的岗位职责,选择与之工作内容相近的材料作为考试的话题点。参加过其他公职类考试的同学们都知道,申论的客观题,是归纳概括和深度的归纳概括,作文是在归纳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分析和对策而已。因此,学会申论的归纳概括,可以说,已经成为了申的赢家。下面,立正招警考试网带领大家学习一下归纳概括题。
示例: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东汉永平12年,孝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治黄(此前黄河已泛滥几十年)。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自王景治河后,河行新道,维持了900多年未发生大改道,是时,汴渠成为东通江淮的主要水道。王景的主要工作是修建了自荥阳至千乘的黄河大堤,治理了作为东汉漕运主要通道的汴渠。
王景治河后,黄河相对安澜800年,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洄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以上所述主要是从治黄工程的角度看问题,但据黄河水文、植保专家的研究,王景治河至隋代的500多年间,为黄河史上又一阶段,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否则,王景所开新河道(如汴水),也会很快被淤积,从而使河床不断淤高,降低其泄洪能力。
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并不是推论,而是有以下诸条事实,即在这一时期有关黄河水清的记载较多,且有"黄河清复清"的民谣。这一时期黄河输沙量的减少主要归因于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
安史之乱后,农牧界线又迅速北移到河套以北,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又一次加剧了水土侵蚀,黄河下游灾害增多。五代、两宋至元、明时期,农牧界线一直游移于陕北和内蒙之间,直至清乾隆之后,农田植被更逐渐推移至阴山以北,这时整个草原几乎全部为当年生栽培作物所取代,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陕北风沙加剧,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他的治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今人研究与借鉴。
"给定资料5"中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10分)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参考要点】
主要原因是王景治黄举措顺应了黄河的自身规律。
1.所选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此行河路线较优;
2.王景所采放淤措施利于延长行河年限;
3.王景所用修大堤治汴渠方法有效;
4.王景治黄至隋代的500多年间黄河周围自然环境较好,黄河中游大暴雨较少,下游有分支,两侧多湖泊洼地,因而下游河患相对较少;
5.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得到一定恢复,因而黄河输沙量较少。
方法解析:
本则材料为常规型的案例型材料,题干要求概括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这是一先步审清题意,根据题目要求,黄河出现的问题,治河采取的措施不在答案的要点之列,只需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概括原因即可。
注意,逻辑性要求有条理,要点无重合,要点无遗漏,并且满足一定的顺序。那么,原因有不同主体产生,如食品安全由监管部门、食品生产商、食品销售部门、媒体、消费者等,也有内外因,例如黄河安澜有内因有外因,也有不同的方面,如社会问题有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在找到要点之后注意合并及梳理要点之间的关系。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