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文职2016招警申论热点话题:公共福利,满意更重要
背景链接
从2016年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做法,改为给老年人发放综合津贴。6月27日,据上海多个公交车队反映,当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八成以上。
综合分析
[公共福利浪费的现状]
事实上,不只是公共交通领域,由于制度性选择困难,公共福利浪费现象还在不少领域存在着:医疗资源浪费:因为执行基本一致的低收费标准,大量患者不分轻重缓急都往大医院跑,普通感冒都非要去三级以上医院不可,甚至造成"全国人民上协和"的局面,基层诊所和私立医院则出现了"吃不饱"现象。
教育资源浪费:因为公立学校、幼儿园占有较多公共经费,并拥有代发国家对困难学生补贴资金等资格,大批家长彻夜排队为孩子报名上学,众多民办学校、幼儿园却乏人问津。
住房资源浪费:因为获得了土地、税收等方面优惠,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价格低廉,却因为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等原因,无法满足每一个居住者的现实需求,又因为政策上禁止出租、转租保障房,一些人不得不闲置已有房屋,再到单位、学校附近购买租住商品房。
[上海取消敬老卡的重要意义]
这一看似削减社会福利的做法,却受到各方赞许:一方面,因为政策改变了部分老年人"不坐就没补贴""没事儿也去坐坐"的心理,使公交车和地铁上的老年乘客明显减少,部分线路甚至陡降八成以上,增加了公交舒适度,提高了普通出行者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老年人直接获得了现金形式补贴,能够把钱用在刀刃上,更好地支配自己应得的公共福利,也对这项改革十分满意。
一项社会改革,不但让老人这样的"既得利益者"满意,还赢得了"非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上海的做法之所以取得了两全其美的效果,归根结底是照顾到了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化需求,赋予其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从而在市场"无形之手"的指挥下,实现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最优化。
从经济学角度看,理性经济人能够做出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选择,当每个社会成员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出经济决策时,就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取消"敬老卡"改发货币补贴后,老人们不必为了享受福利而去乘车,减少了不必要的出行,把宝贵的公共资源让给真正需要的人群,从而实现了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
[参考对策]
立正教育总结: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福利分配要做到让更多群众更满意,就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给予社会成员更多的选择权。
在医疗领域,应考虑把部分公立医院的经费,以医疗补助形式分配给需要的患者,并适当拉开各级各类医院间医疗服务价格差距,让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教育领域,可尝试把公立学校的部分教育经费,以教育补贴的形式分配给每个适龄儿童,让大家在公办与民办之间自主选择,以缓解公立学校紧张的状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在住房领域,应更多以货币分配取代实物分配,让住房者根据家庭教育、工作等方面实际需求,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居住条件,也有助于房地产去库存的推进。
第二,应因地制宜,通过系列配套政策兼顾更多成员利益。社会领域的改革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每一项改革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一定都要取消实物福利、改发货币补贴,而应该因地制宜,并通过系列配套政策兼顾更多成员利益。
第三,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的实际福利水平动态调整福利补贴标准。相比于免费的实物分配方式,货币分配更易受到物价水平变化的影响,社会管理部门需要密切跟踪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成员的实际福利水平,动态调整福利补贴标准,让每一个成员更好地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