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检法文职2017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树立科学合理幸福观
背景链接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如果我们要问'人类主要关注的是什么?'我们应该能听到一种答案:'幸福'。"改革开放前中国人避讳幸福问题,随着"中国梦"的提出,人民幸福被写在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旗帜上。近年来,人们广泛地谈论幸福,大胆地追求幸福,"幸福"成为当代中国最时尚的关键词之一。然而,不少人将幸福仅仅理解为个人的感受,似乎只要自己感觉到幸福那就是幸福,无所谓幸福的标准,当然也不可能在幸福问题上达成共识。
那么,社会是否应该、是否能够在幸福问题上达成共识?回答是肯定的。这种共识就是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组成部分的幸福观,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我国而言,假如13亿人不能在幸福问题上形成基本共识,我们怎么能够将人民幸福作为社会的共同目标去追求,怎么着眼于人民幸福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下同欲者胜"。"同欲"就是"认同"、就是"共识"。有幸福认同才有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因此,我们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并努力使之得到普遍认同。
【标准表述】
[名人名言]
幸福不是单纯的生理反应,是意义与快乐的结合体。
--毕淑敏
幸福是生活中最好的东西,是我们的善中的最善。
--英国伦理学家朱丽娅·阿那斯
幸福是一种情绪。幸福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毕淑敏
[幸福观发展渊源和内涵]
幸福观是人们对幸福的根本看法。中国人的幸福观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尚书》就提出了"寿""富""康宁""攸好德"(修行美德)"考终命"(长寿善终)的所谓"五福"幸福观。后来,古老的"五福"发展成寓意吉祥的新"五福"(福、禄、寿、喜、财)。这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当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多元复杂的社会生活带来了传统幸福观的历史性嬗变。赋予幸福观以新的时代内涵,构建当代中国人的幸福观,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认同将个人的幸福与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过上好的生活是幸福的核心,但好的生活不再被仅仅理解为传统社会的"五福",也不再被仅仅理解为更多资源的占有和物质欲望的满足,而是被理解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高尚的人格是幸福的主观条件,它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仁义道德,而是优良品格、丰富知识、卓越能力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美好的家庭、和谐的社会、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幸福的客观条件,它们也都被赋予了现代意蕴。今天,过上幸福生活不仅需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还需要构建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内涵勾勒了当代中国人幸福观的轮廓,但要构建系统完整的幸福观,还需要在理论研究上多下功夫。
[幸福观存在问题]
一是贫富差距增大带来的幸福标准畸形。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大量散布不利于我国健康发展的恶意信息,很容易影响到缺乏是非观或者政治敏感度不足的民众,劳动正向性引导作用及对幸福的给予能力被弱化。在社会监督和网络监管不足的前提下,其负面影响由线上向线下蔓延,幸福观领域由此遭到污染。据CCTV针对中国经济生活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家庭收入能否主导幸福以年收入20万元人民币为门槛,而美国却是以7.5万美元为门槛。在收入高的家庭中,民众的幸福感同样存在两个极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与多种幸福观念相互碰撞和冲突并行,部分人对物质财富的趋之若鹜,使社会心态偏向拜金主义,也使国人眼花缭乱,甚至陷入错误的幸福观中。与改革开放之前国人对物质淡漠而对精神领域狂热不同,现代社会中国人已经走入另外一个极端,比如不讲天理只顾人欲,不考虑法律和道德约束,使幸福观在无限膨胀的物质欲望下日渐畸形化。
二是多种心态刺激下幸福观的多元异化。很多人将获取物质和金钱视为通向幸福的唯一正确路径,认为消费层次和消费数量的提升就意味着幸福感的增加。此种虚假的幸福观念不仅在高收入群体中存在,在低收入群体中同样因虚荣和盲目攀比,导致需求和幸福观的异化。除幸福观被异化成物质和消费观念外,以权力为追求目标、一切行为听从权力指挥的幸福观念也正逐渐成为幸福观误区的主流。"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青少年群体中渗透力度不断强化,家长为保障孩子获得荣誉和奖项,不惜造假或耗费重金,此类追求权力的欲望和行为,同样使得精神生活荒芜化,心灵和权力失和,价值观和信仰逐步丧失。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