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通过文物工作者的“匠心”,梳理了传统文化,让历史文化传统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
【点评——开头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切入,不仅紧密连接了材料内容,还直接点出了梳理传统文化的目的:让传统文化走进年轻人心里,让文化活起来。】
好的文化产品,总能找到有共鸣的视角、发掘有故事的人物、展现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美美与共”。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成长起来,向他们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精神之美、价值之美,才能与来势汹汹的“日风”“韩流”“美剧”对抗。我们的文化传统,需要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参与进来,去发现、去呵护、去激活,如此,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点评——意义分析,指出让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表现,还是汲汲于各种符号:卷轴、瓷器、昆曲、武术……要知道,失去了时代的连接、缺少了情感的沟通,这些不过是一堆零散的符号、呆板的素材,正如挂满了折扇、脸谱和中国结,也不过是仿古街的纪念品摊位。而一些热衷大投资、大场面的文化产品,即便全是高清航拍、数字特效,由于内里的空虚和苍白,难以进入年轻人的心里。打着“传统”的旗号,或是为了上项目圈钱,或是为了吸眼球博名,造出一些莫名其妙、徒具形式的文化垃圾,反而让传统文化“污名化”。 如果传统只剩下皮毛,演变成空洞乏味的实景秀,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年轻人的市场,更是让文化持续生长的内在力量。
【点评——当前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于符号,内里空虚苍白,以传统旗号行圈钱博眼球之实。只剩下皮毛,在年轻人中间失去市场和内生力量。】
传统文化和年轻人之间并不存在隔阂,关键之处在于,需要与文物修复一样保持“匠心”,才能制造更多文化共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文化的长河里,既需要大国工匠沉心传递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也需要优秀导演用心建构当今时代的文化方舟,才能让文明古国的河流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点评——对策部分,指出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间产生共鸣的关键在于保持“匠心”,穿造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传统文化。】
纪录片以“工匠精神”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肯定会有更多理解和认同。一部纪录片,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谓殊为不易;而更多的文化产品,如若能有同样的效果,那就善莫大焉。
【点评——结尾部分总结提升并进行展望,希望更多的文化产品能够收到关注和有效传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