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公检法考试行测强化训练试题及答案1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共35题,参考时限35分钟)
本部分均为单项选择题。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词、句子、篇章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根据上下文,恰当选用词语;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题。
达尔文出生于英国西部施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岁时,他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1829年,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同年12月,乘“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这艘军舰穿越大西洋、太平洋,_______澳大利亚,_______印度洋, _______好望角,于1836年10月回到英国。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l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终于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1882年4月I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去世,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牛顿墓旁。
达尔文的祖父曾预示过进化论,但碍于声誉,始终未能公开其理念。达尔文自己把《物种起源》称为“一部长篇争辩”,它论证了两个问题: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当时绝大部分读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都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即使是在当时.有关生物是否进化的辩论.也主要是在生物学家和基督教传道士之间,而不是在生物学界内部进行的。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当时的生物学家对接受这一点犹豫不决,因为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存在着三大困难。
如果达尔文知道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实验,就不会在遗传问题上陷入绝境了。孟德尔在1865年就已经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生物遗传并不融合,而是以基因为单位分离地传递,随机地组合。因此,只要群体足够大,在没有外来因素(比如自然选择)的影响时,一个遗传性状就不会消失。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一个优良的基因能够增加其在群体中的频率,并逐渐扩散到整个群体。
很显然,孟德尔主义正是达尔文所需要的遗传理论。可惜,孟德尔的发现被当时的科学家完全忽视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孟德尔主义在1900年被重新发现时,遗传学家们却认为它宣告了达尔文主义的死亡,在他们看来,随机的基因突变(而不是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力。只有一些在野外观察动植物行为的生物统计学家仍然信奉达尔文主义.因为他们所观察到的生物对环境的奇妙适应性,是无法用随机的突变来解释的。
1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进化论与孟德尔
B.达尔文与孟德尔
C.达尔文的困惑
D.达尔文与进化论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文章主要围绕达尔文及其创立的进化论展开,“孟德尔”非文章论述重点,排除A、B项。C项表述过于笼统,未提到“进化论”这一关键词。D作为标题恰当,当选。
2填入文中第一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一组的是:
A.经过越过绕过
B.跨过经过穿过
C.穿过跨过翻过
D.绕过跨过掠过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由“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可知,第二空中选“越过”印度洋最贴切。第三空中,“绕过”与“好望角”也搭配恰当。本题选A。
3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A.认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B.完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C.反对神创论
D.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基因分离定律是孟德尔的发现,A、D项本身错误,排除;与C项相比,完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影响更大,是达尔文在生物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故本题选B。
4文中第三段划线处的“陷入绝境”是指:
A.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不能揭示生物遗传的机制
B.达尔文“江郎才尽”。不能继续开展研究
C.达尔文的进化论在当时政治经济环境下无法获得认可
D.达尔文的进化论被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所替代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由“如果达尔文知道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实验,就不会在遗传问题上陷入绝境了’,可知.这个“绝境”与遗传问题相关。B、C项与此不符,排除。另由“孟德尔主义正是达尔文所需要的遗传理论”可知.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可以用来印证达尔文的进化论。D项表述错误,排除。本题选A。
5根据上下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环球考察”为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提供了条件
B.19世纪,孟德尔的遗传理论曾受到忽视
C.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一脉相承
D.达尔文的进化论被当时大部分生物学家所接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不适用于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当选。
6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特别注重的是突出皇权至上的思想。这一思想的体现莫过于历代对于宫阙正门的精心设计和建筑布局的巧妙构思。******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形式。因此。追溯******的历史,不能不提到古都北京的历史与演变。******和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一样,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上文意思的一项是:
A.皇权至上的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都城的规划建设
B.******的历史与北京城的历史与演变有着莫大的关系
C.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北京城每一处古城垣都体现出历代的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
D.******是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都城建筑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C项中“每一处”表述过于绝对。“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说的是历代的宫阙正门和建筑布局,而不是北京城的每一处古城垣。
1 2 3 4 5 6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