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将理证法用出新高度

来源: 2017-12-30 11:31

   在公务员考试备考中,许多考生谈申论色变,谈写作色变,认为申论议论文写作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坎",甚至有人发出感叹:写作难,难于上青天!由于对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缺乏基本自信,所以更偏爱借用"他人之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法当然是恰当且明智的,但关键在于引用是否合适?运用是否自如?

 
  借用"他人之言"这种方法,属于理证法中的名言警句分析法。许多考生会狭隘地认为,每个段落只能用一句名言,其实,如果某个话题刚好有大量积累,完全可以多用几个名言,但切莫堆砌,而是需要分析名言内部细小的差异,灵活地对分论点进行架构,合理加工和拆分名言,把此种方法用到新的高度。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举例说明:
 
  假如我们需要完成一个分论点论证--"国家能否兴旺繁荣,关键在于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民生"话题,很多考生积累充分,比如"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等。原本可以尽情挥洒才华,可偏偏拘谨,只选择了其中一个,于是乎,白白浪费了一次好机会。
 
  【考生作答示例】
 
  国家能否兴旺繁荣,关键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俗话说"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老百姓是国家的基石,我们必须重视百姓的作用。历史告诉我们,凡是尊重百姓,关注百姓的,国家就繁荣昌盛;凡是没有尊重百姓,损害百姓民生的,国家一定会灭亡。因此,我们一定要想人们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中国梦!
 
  【分析】
 
  这位考生的作答,选用"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来论证分论点。然而这句话与后文之间没有自然过渡,反而觉得"不伦不类";更可怕的是,后文的论证全部用自己浅表的语言重复分论点本身,而并没有真正论证民生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最后结束时,还运用极为抽象的"中国梦",升华过高,毫无针对性。
 
  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下这些名言警句细小的差距。"为国者以民为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水能载舟"主要是从正面论证"民"对于"为国"的重要性,"民伤则离散"、"亦能覆舟"则是从反面进行论证。而"民以衣食为本"较侧重"民生"对百姓的重要性,所以层次并不完全一样。"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更倾向"对策"。如此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按照更加清晰的逻辑层次,组合名言。
 
  【参考作答】
 
  国家能否兴旺繁荣,关键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国古语"为国者以民为基"与马克思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所见略同。俗话说:"民以衣食为本",对群众而言,"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切实的民生利益,满足基本民生需求,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创造,如"本根"的群众才能为国之大树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体力支持,国家方能"枝叶茂荣"。"民伤则离散",为政者倘若连基本的民生都无法保障,国家必然陷入动荡不安,兴旺繁荣必然成为海市蜃楼。因此,正如北宋政治家范仲淹所说:"圣人之德惟在善政,善政之要,惟在养民"。
 
  以上作答逻辑清晰,名言量大,且自然融入整段中,毫无刻板之感,关键在于细分名言之间的区别,把名言用出了新高度,是需要考生学习并灵活掌握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