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学好申论之规律漫谈
钱穆先生曾说过,"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历史中找到答案。"这句话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座右铭,也是指导我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金科玉律。申论考试也是同样适用,笔者就从过往的申论主题、题型、阅卷三个方便,揭示其内在规律,书写赢得申论这场战役的兵法。
可以预知的规律--主题规律
自2000年以来,申论每年的命题选题都围绕着长期、普遍存在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政策重点进行,下面就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
年份 | 主题 | 领域 |
2000 | 城市规划 | 经济、生态 |
2001 | 药品安全监管 | 政治、社会 |
2002 | 网络监管 | 文化 |
2003 | 安全生产 | 经济、社会 |
2004 | 城市交通拥堵 | 经济 |
2005 | 三农问题 | 经济 |
2006 | 应对突发事件 | 政治、社会 |
2007 | 土地征用 | 经济、社会 |
2008 | 怒江水电开发 | 经济、生态 |
2009 | 产业升级和粮食安全 | 经济 |
2010 |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 经济、生态 |
2011 | 黄河精神 | 文化、生态 |
农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危机 | 文化、社会 | |
2012 | 道德失范 | 经济、社会 |
城市公共安全 | 社会 | |
2013 | 文化遗产保护 | 文化 |
民族文化 | 文化 |
上述主题都是围绕当年或近两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研究历年申论考试主题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申论考试主题选题方面逐渐淡化政治领域材料,转向文化、社会、生态的怀抱。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平时关注时政时可以多积累一些上述领域的信息。虽然这个规律不是绝对的,但是关注、梳理当前我们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进行申论备考有着特殊的意义。
必须清楚的规律--题型规律
自2000年以来,申论考试的测查要素由重解决问题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并重的考查。这就使得出题形式由单一、直接到丰富、隐晦的转变。下面就是历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题型:
年份 | 第一题 | 第二题 | 第三题 | 第四题 | 第五题 | 第六题 | |
2000 | 概括题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2001 | 概括题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2002 | 概括题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2003 | 对策题 | 公文式写作 | |||||
2004 | 概括题 | 公文式写作 | |||||
2005 | 分析题 | 概括题 | 写作题 | ||||
2006 | 概括题 | 分析题 | 写作题 | ||||
2007 | 概括题 | 分析题 | 概括题 | 对策题 | |||
分析题 | 公文式概括 | ||||||
2008 | 概括题 | 对策题 | 分析题 | 写作题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公文式写作 | |||||||
2009 | 概括题 | 分析题 | 分析题 | 写作题 | |||
分析题 | 对策题 | ||||||
2010 | 省部级 | 概括题 | 分析题 | 公文式写作 | 写作题 | ||
分析题 | |||||||
地市级 | 概括题 | 对策题 | 公文式写作 | 写作题 | |||
分析题 | |||||||
2011 | 省部级 | 分析题 | 对策题 | 公文式写作 | 写作题 | ||
概括题 | |||||||
地市级 | 概括题 | 公文式写作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分析题 | |||||||
2012 | 省部级 | 概括题 | 分析题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公文式写作 | |||||||
地市级 | 分析题 | 公文式写作 | 对策题 | 写作题 | |||
概括题 | |||||||
2013 | 省部级 | 分析题 | 对策题 | 公文式写作 | 公文式写作 | 写作题 | |
地市级 | 对策题 | 概括题 | 对策题 | 公文式写作 | 写作题 |
从题型变化上看,我们可以发现概括题、对策题、写作题是申论考试一以贯之的题型,而分析题和公文式写作题这两种题型的地位逐年凸显。尤其是分析题考查方式越来越具有灵活性、创新性,加大的审题的难度。这给我们的启示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还要明白出题人的考查意图。
需要积累的规律--答题规律
我们在做透真题的基础上,将各类题型进行一个归类,对所做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学会总结、归纳。总结这一类题目在审题、找信息点、落笔成文方便有哪些共性以及答题的注意点及提炼信息点的技巧。这就是掌握申论考试规律的过程,好的规律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就拿申论考试中的概括类题型来说,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做题,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能力,贯穿于各类题型中,也就是说每一种类型的题型都会涉及到概括的成分,甚至一些审题难度、分值比较大题目,如果考生能将题目审透,就会发现其本质就是一道概括类的题目。这一个规律在2013年国考省部级的第三大题和第四大题凸显的比较明显。当然,概括类题型还有其他很多规律,譬如,对待事例型材料和理论性材料,如何快速有效地抓住信息点,这些都是考生在做题过程可以把握的规律。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备考时间内,建议各位考生有意识地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在反复实践过程中,将规律内化为准公务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思维。除了总结非作文题的规律外,建议各位考生再总结至少三个写作的模板。这里所说的模板主要是指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标题的设计、中心论点的引出、分析问题的角度及语言表达、分论点的表述,尤其是分论点的表述,比如可以背诵一些规范的表述,像"夯实基础,把握……、创新思路,深化……、加强监管,确保……";"要以……为先、要以……为重、要以……为本、要以……为要、要以……为上";"关注……,正视……,加强……"这些表述都可以从思想、路线、法律、制度、机制、技术、资金、组织等角度进行补充扩展。申论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对申论考试,就需要对体系、语言、思维、方法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对申论教材、教辅书的学习是掌握规律比较简单易行的途径,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建议各位考生还是要在做透真题的基础,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为上上策。
主题规律、题型规律、答题规律,这三大规律局限在这寥寥千字中,若要真正参透这三大规律,还需规律指导实践,实践证明规律。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