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写作指导:用“正能量”构建网络文明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文明建设,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技术既为中国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同时又对社会伦理秩序产生了剧烈冲击。因此,网络文明成为当下经济社会领域的一个热点词汇。今天,长理教育专家就以"网络文明"为主题来学习议论文的写作。
一、文章开头
美国学者理查德·斯皮内洛说过:"技术往往比伦理学理论发展得快,而这方面的滞后效应往往会给我们带来相当大的危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公众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精神家园。然而,由于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伦理发展滞后,人们在网络空间丧失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致使网上充斥着许多不文明行为和现象,这不仅给社会道德伦理规范造成冲击,而且更影响着正处于认知发展期和心智成长期的广大青少年,潜藏着文明之"污"、文明之"垢"、文明之"痛"。因此,要发挥网络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必须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
文章开头的写作目的是开门见山引出文章中心观点,因此其内在写作逻辑应该是概括材料引出主题,然后再过渡分析亮明观点。本段开头先引用名言引出话题,再通过重要性分析亮明观点。
二、文章分论点
传递文化正能量,重塑网络伦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对人的行为具有教化作用,是约束网络行为的第一道防线。构建网络文明,重塑网络伦理必须有效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社会治理文化源远流长,古代圣贤选择诗书礼乐为教法,来改变天下人的行为习惯,向大同文明前进。诗是谈吐的训练,书是文笔的锤炼,礼是举止的修炼,乐是性情的冶炼,这些传统文化规范对于我们今天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无一不是一剂良药。传统文化在我国社会有广泛的心理认同,只要我们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结合网络受众的特点并乘借"互联网+"的东风加以弘扬和传播,就一定能将传统道德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网络伦理的重要规范。
传递法治正能量,重建网络秩序。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当前,网络生态之所以乌烟瘴气,既有技术层面网络具有匿名性放开性的原因,也有社会层面权威信息滞后,危机预警能力差的原因。网络社会也应该是法治社会,根治网络乱象,也必须亮出法治宝剑。从"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当事人遭遇人肉搜索到户外网络主播捕杀野生动物,再"传销式"网络交友诈骗案频发,无一不暴露出网民淡薄的法治观念和政法监管的漏洞。在净化网络生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大网络文明的监管力度,对具有暴力、色情等图片信息应采取第一时间的屏蔽、删除措施。对网络使用人应进行实名制登记,对不良信息传播者应出台相应法律来规范类似违反道德伦理行为。唯有此,网络空间才能在正常的法治轨道上运行。
传递理性正能量,重构网络生态。纪伯伦说:你的心灵常常是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你的理性与判断开战。网络社会的主体是一个个网民,当网民的理性让位于任性,网络生态必将乌烟瘴气、鱼龙混杂。一篇《我想分手了》让"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刷爆朋友圈,后据网络部门证实,全文均系网友杜撰,一顿虚无的年夜饭成功引发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对峙,嘲笑声和谩骂声中,农村和城市逐渐远离。近日,共青团中央发文指出某歌手歌词内容涉嫌教唆青少年吸毒,侮辱妇女,呼吁公众人物在网络空间应给予青少年正面引导,结果该网友粉丝给党媒《紫光阁》扣上了地沟油的帽子。闹剧落幕了,但事件暴露出的网友"任性"的问题必须要警惕。理性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它要求网民遇到问题,要冷静思考,理智对待,不能逾越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良好网络生态的建立,必须基于网民的理性。
文章分论点是文章的核心部分,要求论证充分。本文三个分论点从对策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构建网络文明的三个途径:传递文化正能量,传递法治正能量,传递理性正能量。在论证时每一个分论点都兼顾了例证与理证。
三、文章结尾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构建网络文明,关乎群众利益,关系社会稳定。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们唯有激发传统道德的引导力,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公民理性的约束力,才能构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构建文明理性的网络社会,进而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文章结尾形式上要求简短有力,内容上要求总结全文,情感上要求升华主题。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