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 懂申论题干信息的“话 外音”吗?
一、读懂“作答对象的限制性词语”,帮助区分“真”、“假”要点。
以2016国考副省申论试卷第一题为例:
【例题】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通过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我们不难判定是归纳概括题。进一步分析,本题的作答对象是需要我们概括问题和建议,一题两问式。但是如果只是分析到这里,将所有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概括,在字数只有200字的前提下,进行提炼难度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题干分析,问题及建议这两个作答对象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帮助我们区分哪些是真正的要点,哪些是“迷惑”的要点。其中,问题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问题,其他人关注的问题并非我们需要考虑的要点;建议是“其”——两会代表委员给出的建议,并且是“具体的”建议,过于“宏观”的答案要点不是我们关注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给定资料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和“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不是答案要点的原因。
二、读懂题干的“量词”,确定要点个数。
以2015年辽宁省考第三题为例:
【例题】 给定材料3-4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基层管理工作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指出这种“困境”,并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25分)
要求:针对性强,建议合理、可行。(300字)
通过题干信息能够判断是一题两问的设置,归纳概括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题干中强调材料反应的是小黄和小丽在基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某种”困境,请概括“这种”困境。从“某种”和“这种”来看都不是复数,这也是为什么答案要点中问题只有一个的原因。
无独有偶,刚刚我们看到的2016年国考副省试题第一题: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题干中概括“问题”使用的量词的“若干”,暗指材料中问题不只一个,如果能够留意这些细节,感受出题者的“弦外之音”,对于答题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