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军队文职考试:精华考点(一)
1.公共政策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预测性原则、协调性原则、信息化原则、科学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包括系统科学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预测方法等几种基本形式。
2.公共政策分析模式
(1)内容—过程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学者麦考尔与韦伯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公共政策分析应集中在内容与过程的分析上,主张使用规范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两种方法。
(2)系统分析模式
这是美国行政学家沃尔夫提出的分析模式。它强调政策分析既要重视对政策制定的分析,也应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分析。
(3)信息转换分析模式
这一模式是由美国学者邓恩提出的。该模式认为,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事实、价值、规范三大问题,由此产生了经验方法、评价方法、规范方法三种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来划分,公共政策体系的结构可以分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纵向结构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2)横向结构包括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社会政策和对外政策。
4.公共政策决策思维模式
(1)经验决策模式:最传统的决策思维模式。指决策者依据个人决策实际经验进行公共政策抉择的思维方式。
(2)理性决策模式:二战后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特别倡导的公共政策决策模式,又叫科学决策模式。指决策者采用科学实证的量化分析技术和严格的逻辑程序,对确定的公共政策问题作出最优的公共政策方案设计和政策决定的思维模式。
(3)非理性决策模式:指决策者依靠直觉、信仰、意志、感情等非理性因素对公共政策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思维方式。
(4)渐进决策模式:该模式认为政策决定是人们根据政策经验,经过政治互动和渐进调试的过程,而获得共同一致看法的政策活动
(5)综视决策模式:综合理性决策模式和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即运用渐进决策模式方法从宏观角度找出重点政策问题之所在,运用理性决策模式方法从微观角度对重点政策问题作细微的分析决策。
5.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模式
(1)政治系统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的,他指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政治系统的公共政策决策过程是一个包括环境、输入、要求、支持、输出和反馈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2)功能过程决策模式:政治科学的创始人哈罗德·拉斯韦尔最早提出了决策过程的七功能分析模式,认为公共政策活动过程的七个互相连续的功能活动环节是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和终止。在七功能分析模式的基础上,安德森提出五阶段功能过程决策模式理论。即问题的形成、政策方案的制定、政策方案的通过、政策的实施、政策的评价。
(3)制度程序决策模式:制度程序化决策模式理论,是西蒙提出的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理论,这一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分析管理决策过程,积极倡导运用现代决策技术,提出可以运用手段—目的分析法来使非程序化决策转化为程序化决策。
(4)公共选择决策模式:这一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布坎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实质就是对公共政策的研究。这一理论既想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又想实现公共选择公平合理,这种良好的主观动机却克服不了两者的内在矛盾。
(5)追逐决策模式:这是指在公共政策决定实施后,通过追踪信息反馈,决策系统对原政策方案进行补充、修正、使政策方案完善更新的决策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追踪和反馈实现二次决策。
6.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1)公共政策制定的体制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机构的设置及其权限设置,对政策设置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制定体制有民主型和专制型两类。这两类体制对政策制定的质量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2)公共政策制定者因素
公共政策最终是由人来制定的,因此政策制定者的个人素质,对政策制定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来说,决策者个人的智力和能力的水平与政策水平是成正比的。
(3)公共政策的客体因素
公共政策是调整和规范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它所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制定。因此,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之前了解社会成员的需要、利益和心态,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
(4)公共政策制定的技术因素
公共政策制定中所使用的政策制定手段和方法,对政策质量和政策结果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