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中烟工业考试申论范文:谱城乡文明协奏曲 唱理想生活赞歌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让“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乡村场景变成了泡影;让“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的乡村美景变成了梦境;让“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村文化变成了虚空。 乡村的美好和质朴都被消散。卢作孚说:中国的现代化,基础是农村现代化。因此,未来的城镇化不是“一样化”,不是消灭农村,而是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互补共赢,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实现自由游走。
城市文明促进乡村文明。城市现代文明是我们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衍生物,包含了我们当前城市的开放,包容,创新的精神,还囊括了最新的技术,最精尖的人才,体现出了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水平,这不是乡村文明可以比拟的。而乡村文明在城镇化的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农民的收入结构单一,收入差距被拉大;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出现空心化;陈规陋习,封建彩礼仍然兴盛。对此,以城市的资源功能去弥补乡村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城市的经济带动乡村经济,引进产业,输送人才,传递技术,挖掘特色,同时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打通城乡连接渠道,让城市的文明去促进乡村的文明,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乡村文明反哺城市文明。乡村文明包括了历史记忆、文化认同、情感归属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诗篇赞颂着富饶闲适的乡村生活。可见,乡村承载着农耕文明的厚重文化和丰富的精神。这正是我们在过分注重城市物质生活中所失去的东西。城市以经济发展为代价,便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城市病。可谓,乡村文明正是为城市病开出了治理的良方。讲究人情伦理,手工细活的乡村生活形态为城里人逃离同质乏味的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样,城市借力农村生态资源,比如实施“引风贯城、引绿缀城、引水润城 ”系列工作,为治理城市环境的顽疾提供了良方。乡村文明天然的资源禀赋差异为城乡的互补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最理想的状态是自由游走于城乡之间。乡村与城市,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城市文明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物质资源,例如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服务,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中感受时代的脉动;美好乡村文明为人们带来更多的精神资源,例如提供美丽的自然环境,温暖的人情环境,人们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中感受生活的真谛。但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是不分高下的,应该而且是可以互补的。因此,在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要重拾乡村文明,让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相互取长补短,统筹发展,达到城乡自由游走的理想状态。
我们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未来,两种文明是流动互补的。这样的流动与自由才是理想的状态。如此,人们在繁华中追求高楼大厦,科技智能,服务齐全,同时,也能采菊东篱,种豆锄瓜,插田桑蚕。倘若有一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互补共赢,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人们在田园城市和诗意乡村中自由切换,定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