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贵州农村信用社考试时政热点:守护好山水 守望好日子
保护好家乡的山水,过上更美好的日子——各地群众为了这一共同的愿景正在不断努力。
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杨秀富家开了民宿,山清水秀的好环境引来了游客,也带来了家里的好光景;在江西南昌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护鸟员陶学柳守护着鄱阳湖的候鸟,也成了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在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生态种植让茅春苗高成本种出的有机杨梅,口味更好、价格也卖得更高;在贵州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卢元红当上了护林员,保护了山林,收入贴补了家用,日子也越过越好;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潘应芳和老伴儿就着自家梯田搞起生态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又是一年春来到。这些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正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奋进。
——编者
护林公益岗生活新希望
清晨,山上的雾还没散,便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那是我在巡山护林。
我叫卢元红,50岁,干护林员已经3年了。年轻时,在县里煤矿当矿工。前些年,心脏出了点状况,没法干重活了。那时候,我有三个孩子在上大学,尽管助学贷款可以解决学费,但光靠我和媳妇种玉米,孩子们的生活费还是紧巴巴的。没办法,只得借遍了亲戚好友,欠下了近10万元的外债。没了营生门路,我家成了贫困户。
2016年,省里在探索实施生态护林员制度,说是要选聘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当生态护林员。从此,我有了工作。从2017年开始,每天出门巡两趟山,每月可以拿到800元劳务补助。钱不多,好歹缓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护林强度不大,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两口子还在家里养了家畜,种了7亩脆红李,日子慢慢地越过越好了。
2018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我们在县城分到了新房子,政府说还要给我们两口子找工作,我却舍不得走:那片林子不能没人看,再说村里还有我们家的产业咧!最后,媳妇一个人进了城,在附近超市上班,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我在弟弟闲置的房子里住,继续护林。
如今,大女儿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了镇政府上班,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还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老二老三也快毕业了,但我还不能松劲,趁着自己能动,得赶紧把剩下的债给清掉。护林员这份“绿饭碗”给了我们家新的希望,用不了多久,我的经果林就要投产,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贵州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护林员卢元红讲述
本报记者程焕整理
护鸟鄱阳湖脱贫干劲足
89平方公里,这是我的巡护范围;40多公里,这是巡湖一趟的里程。
我叫陶学柳,今年39岁,是一名护鸟员,家住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这里距离鄱阳湖岸线不到200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越冬。
我右眼先天弱视,因为视力差,工作机会就会少一些。以前收入全指着家里的8亩田,日子过得挺紧巴,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11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我安排了生态公益性岗位。每年候鸟越冬的5个月,跟随保护站的巡护员一起巡湖,观测候鸟种群、清除天网路障,及时抢救受伤候鸟。每周两次,一次100元,一个冬天大概增收4000多元。
每次巡湖,我会拿着望远镜,带上记录本,坐上轮式拖拉机;有时颠簸在干涸的湖滩上,更多的地方则是走不了车的深水沟,只能穿好橡胶下水裤,在湖里蹚水,走起来很吃力。哪怕数九寒冬,衣裤也都能被汗水湿透。
护鸟虽然辛苦,但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能增加收入,辛苦都是值得的、工作干起来也很有劲头。昌北村是个偏远的小村庄,这两年观鸟的游客明显增多。不少村民开起了观鸟民宿。在村干部和保护站巡护员的帮助下,我流转了20多亩田,去年引苗发展虾稻共作,产出了760多公斤小龙虾,全部卖给了附近的餐馆、农家乐。去年年根儿一算账,挣了6万多元。
如今,贫困户的帽子早就甩到了鄱阳湖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汊湖站护鸟员陶学柳讲述
本报记者戴林峰整理
生态种植路科技来相助
我叫茅春苗,今年56岁,是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的杨梅种植户,跟杨梅打交道20多年,经验全来自果园。
浙江慈溪是杨梅荸荠种的原产地,为了保持品种优势,我们种植杨梅一直都采取生态栽培技术。2019年,我们从河北张家口运来40吨羊粪,把钾、钙含量高的向日葵秸秆作为草木灰原料,发酵成有机肥料作为过冬追肥。
虽然有机肥的施用成本高,但市里有专门的有机肥补贴政策,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施用了有机肥,我们镇的杨梅能提前近10天上市,而且硬度足、口味好、品质高。
我有幸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任为第一批全国林草乡土专家,好经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我与慈溪的技术机构合作,制定了杨梅生态种植标准化模式图,平时谁家遇到种植难题,也都热情免费解答。
因为杨梅上市期短,又不易保存,以前我们卖杨梅最远跑不出慈溪,有时杨梅销路不好就烂在了地里。后来,通过研发高温预冷、通风干燥、包装等技术,解决了杨梅储藏难题,延长杨梅储藏期10天以上。
2014年,我瞅准了电商平台,邀请乡亲们一起合作,线下线上联动销售。去年,我们的市场辐射面由原来线下的长三角地区,扩展到近30个省、区、市,还包机直接卖到了西班牙等国。鲜销农产品做电商必须要“高附加值+稀缺资源”,我们精品包装的杨梅刚好适合。
以前发愁卖不动的杨梅,现在每年销售额就有300多万元,实实在在是“富了口袋”。我们相信,以后,生态种植会越来越红火。
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杨梅种植户茅春苗讲述
本报记者窦瀚洋整理
保护好梯田美景能生钱
两个人、一匹马、一垄田,这就是我和老伴在梯田干活时的场面。这几年,就是靠着梯田搞生态旅游,我们家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老两口都年过六十了,家里还有个长期患病的女儿。2015年,因为日子过得困难,我们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龙脊梯田有2000多年的历史,还被列入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前,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这些地方,要么被撂荒,要么过度开发、产量低。这些年,村里和旅游公司签订了开发协议。旅游公司让村民负责种水稻、维护梯田景观,每年将门票收入按比例给村寨分红。也就是说,保护好梯田、种好稻谷,就能挣钱!
那还等啥哩?我把自家的田都种了稻谷,把邻居闲置的田也种上了。现在,我们这的变化可大了,通过修坎筑埂、精耕细作,既得谷子又搞旅游,金山银山就在眼前。
我家的稻田分布在西山韶乐、金佛顶等3个景点区域,最高的稻田和寨子的落差有300多米,有些地方坡度接近50度,视线很好。秋天的时候,满眼都是金灿灿的稻子,美得很,游人也多了。靠着8亩多田的年终分红,再加上红薯、百香果的收入,2017年,我们家顺利脱贫摘帽。去年,我足足赚了5.8万元!
生态旅游办起来了,梯田里刨出了金疙瘩。外孙前不久刚退伍回来,今年我准备让他把房子装修一下,把农家乐搞起来,过了这阵子,咱也开门迎迎客。我们老两口还是打算继续管好梯田,靠我们这双手,保护好这些美丽的梯田!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潘应芳讲述
本报记者张云河整理
山里开民宿蹚出致富路
去年,我们家开了民宿,游客来我家,最爱点的菜是腊肉和苗家鱼。新的一年,我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把这两道菜做得更有特色,让更多人品尝到地道的苗家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们一家人体会最深。
我今年67岁了,年轻时受过伤,没法干农活,家里只能靠妻子石拔二苦苦支撑。2014年,村里把我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怎么也没想到,守着大山还能脱贫。
也是在2014年,村里挨家挨户通知,说咱们十八洞村要发展旅游。2015年开春后,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我把屋子拾掇一番,农家乐就开张了。到年底算账,竟然挣了6000元!
游客来吃饭,都爱和我们聊上几句。我们十八洞村有层层叠叠的大山、终年不息的山泉,还有云雾缭绕间的苗屋。原来,这些都是城里人眼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他们来到十八洞村,就是为了感受原生态的自然美,体验我们苗族的文化和生活。
游客多了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也慢慢被带进了村里。最明显的,就是垃圾不再随地乱扔了。整个村子干干净净,空气里都是草木清香。
环境美起来,才能留得住客。守住十八洞村的山清水秀,也是为我们自己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2019年,村里成立的旅游公司正式运营。我们腾出6间房,办起了民宿,女儿们每天都会来帮忙。靠经营餐饮、住宿和销售农产品,这一年,我们家挣了4万元!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秀富讲述
本报记者王云娜整理
信息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0/0211/c1008-31580504.html
原作者:人民网
原标题: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
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杨秀富家开了民宿,山清水秀的好环境引来了游客,也带来了家里的好光景;在江西南昌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护鸟员陶学柳守护着鄱阳湖的候鸟,也成了有固定收入的上班族;在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生态种植让茅春苗高成本种出的有机杨梅,口味更好、价格也卖得更高;在贵州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卢元红当上了护林员,保护了山林,收入贴补了家用,日子也越过越好;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潘应芳和老伴儿就着自家梯田搞起生态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又是一年春来到。这些勤劳的人们,用汗水浇灌收获,正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奋进。
——编者
护林公益岗生活新希望
清晨,山上的雾还没散,便传来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那是我在巡山护林。
我叫卢元红,50岁,干护林员已经3年了。年轻时,在县里煤矿当矿工。前些年,心脏出了点状况,没法干重活了。那时候,我有三个孩子在上大学,尽管助学贷款可以解决学费,但光靠我和媳妇种玉米,孩子们的生活费还是紧巴巴的。没办法,只得借遍了亲戚好友,欠下了近10万元的外债。没了营生门路,我家成了贫困户。
2016年,省里在探索实施生态护林员制度,说是要选聘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当生态护林员。从此,我有了工作。从2017年开始,每天出门巡两趟山,每月可以拿到800元劳务补助。钱不多,好歹缓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护林强度不大,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两口子还在家里养了家畜,种了7亩脆红李,日子慢慢地越过越好了。
2018年,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我们在县城分到了新房子,政府说还要给我们两口子找工作,我却舍不得走:那片林子不能没人看,再说村里还有我们家的产业咧!最后,媳妇一个人进了城,在附近超市上班,每个月收入近2000元,我在弟弟闲置的房子里住,继续护林。
如今,大女儿通过公务员考试,到了镇政府上班,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还顺利摘掉了贫困帽。老二老三也快毕业了,但我还不能松劲,趁着自己能动,得赶紧把剩下的债给清掉。护林员这份“绿饭碗”给了我们家新的希望,用不了多久,我的经果林就要投产,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贵州龙里县洗马镇落掌村护林员卢元红讲述
本报记者程焕整理
护鸟鄱阳湖脱贫干劲足
89平方公里,这是我的巡护范围;40多公里,这是巡湖一趟的里程。
我叫陶学柳,今年39岁,是一名护鸟员,家住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昌邑乡昌北村,这里距离鄱阳湖岸线不到200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数十万只候鸟来此越冬。
我右眼先天弱视,因为视力差,工作机会就会少一些。以前收入全指着家里的8亩田,日子过得挺紧巴,是村里的贫困户。2018年11月,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我安排了生态公益性岗位。每年候鸟越冬的5个月,跟随保护站的巡护员一起巡湖,观测候鸟种群、清除天网路障,及时抢救受伤候鸟。每周两次,一次100元,一个冬天大概增收4000多元。
每次巡湖,我会拿着望远镜,带上记录本,坐上轮式拖拉机;有时颠簸在干涸的湖滩上,更多的地方则是走不了车的深水沟,只能穿好橡胶下水裤,在湖里蹚水,走起来很吃力。哪怕数九寒冬,衣裤也都能被汗水湿透。
护鸟虽然辛苦,但能保护好生态环境,还能增加收入,辛苦都是值得的、工作干起来也很有劲头。昌北村是个偏远的小村庄,这两年观鸟的游客明显增多。不少村民开起了观鸟民宿。在村干部和保护站巡护员的帮助下,我流转了20多亩田,去年引苗发展虾稻共作,产出了760多公斤小龙虾,全部卖给了附近的餐馆、农家乐。去年年根儿一算账,挣了6万多元。
如今,贫困户的帽子早就甩到了鄱阳湖里,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汊湖站护鸟员陶学柳讲述
本报记者戴林峰整理
生态种植路科技来相助
我叫茅春苗,今年56岁,是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的杨梅种植户,跟杨梅打交道20多年,经验全来自果园。
浙江慈溪是杨梅荸荠种的原产地,为了保持品种优势,我们种植杨梅一直都采取生态栽培技术。2019年,我们从河北张家口运来40吨羊粪,把钾、钙含量高的向日葵秸秆作为草木灰原料,发酵成有机肥料作为过冬追肥。
虽然有机肥的施用成本高,但市里有专门的有机肥补贴政策,为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施用了有机肥,我们镇的杨梅能提前近10天上市,而且硬度足、口味好、品质高。
我有幸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聘任为第一批全国林草乡土专家,好经验我也想跟大家分享。我与慈溪的技术机构合作,制定了杨梅生态种植标准化模式图,平时谁家遇到种植难题,也都热情免费解答。
因为杨梅上市期短,又不易保存,以前我们卖杨梅最远跑不出慈溪,有时杨梅销路不好就烂在了地里。后来,通过研发高温预冷、通风干燥、包装等技术,解决了杨梅储藏难题,延长杨梅储藏期10天以上。
2014年,我瞅准了电商平台,邀请乡亲们一起合作,线下线上联动销售。去年,我们的市场辐射面由原来线下的长三角地区,扩展到近30个省、区、市,还包机直接卖到了西班牙等国。鲜销农产品做电商必须要“高附加值+稀缺资源”,我们精品包装的杨梅刚好适合。
以前发愁卖不动的杨梅,现在每年销售额就有300多万元,实实在在是“富了口袋”。我们相信,以后,生态种植会越来越红火。
浙江慈溪市横河镇龙南村杨梅种植户茅春苗讲述
本报记者窦瀚洋整理
保护好梯田美景能生钱
两个人、一匹马、一垄田,这就是我和老伴在梯田干活时的场面。这几年,就是靠着梯田搞生态旅游,我们家走上了致富路。
我们老两口都年过六十了,家里还有个长期患病的女儿。2015年,因为日子过得困难,我们家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我们龙脊梯田有2000多年的历史,还被列入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前,这么好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这些地方,要么被撂荒,要么过度开发、产量低。这些年,村里和旅游公司签订了开发协议。旅游公司让村民负责种水稻、维护梯田景观,每年将门票收入按比例给村寨分红。也就是说,保护好梯田、种好稻谷,就能挣钱!
那还等啥哩?我把自家的田都种了稻谷,把邻居闲置的田也种上了。现在,我们这的变化可大了,通过修坎筑埂、精耕细作,既得谷子又搞旅游,金山银山就在眼前。
我家的稻田分布在西山韶乐、金佛顶等3个景点区域,最高的稻田和寨子的落差有300多米,有些地方坡度接近50度,视线很好。秋天的时候,满眼都是金灿灿的稻子,美得很,游人也多了。靠着8亩多田的年终分红,再加上红薯、百香果的收入,2017年,我们家顺利脱贫摘帽。去年,我足足赚了5.8万元!
生态旅游办起来了,梯田里刨出了金疙瘩。外孙前不久刚退伍回来,今年我准备让他把房子装修一下,把农家乐搞起来,过了这阵子,咱也开门迎迎客。我们老两口还是打算继续管好梯田,靠我们这双手,保护好这些美丽的梯田!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潘应芳讲述
本报记者张云河整理
山里开民宿蹚出致富路
去年,我们家开了民宿,游客来我家,最爱点的菜是腊肉和苗家鱼。新的一年,我有一个小愿望,就是把这两道菜做得更有特色,让更多人品尝到地道的苗家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我们一家人体会最深。
我今年67岁了,年轻时受过伤,没法干农活,家里只能靠妻子石拔二苦苦支撑。2014年,村里把我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怎么也没想到,守着大山还能脱贫。
也是在2014年,村里挨家挨户通知,说咱们十八洞村要发展旅游。2015年开春后,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我把屋子拾掇一番,农家乐就开张了。到年底算账,竟然挣了6000元!
游客来吃饭,都爱和我们聊上几句。我们十八洞村有层层叠叠的大山、终年不息的山泉,还有云雾缭绕间的苗屋。原来,这些都是城里人眼中不可多得的美景。他们来到十八洞村,就是为了感受原生态的自然美,体验我们苗族的文化和生活。
游客多了起来,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也慢慢被带进了村里。最明显的,就是垃圾不再随地乱扔了。整个村子干干净净,空气里都是草木清香。
环境美起来,才能留得住客。守住十八洞村的山清水秀,也是为我们自己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2019年,村里成立的旅游公司正式运营。我们腾出6间房,办起了民宿,女儿们每天都会来帮忙。靠经营餐饮、住宿和销售农产品,这一年,我们家挣了4万元!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秀富讲述
本报记者王云娜整理
信息来源: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0/0211/c1008-31580504.html
原作者:人民网
原标题:守护好山水守望好日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