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花好月圆》,以我的角度观之,无论是从主题的切入、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舞台艺术的呈现,都值得热情点赞。究其成功经验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立意”。改革开放40年历程,本身就是一个“宏大叙事”命题。如果剧本的切入点依旧“宏大”的话,很容易驾驭不住,流于空泛,直入云霄,既不入心,也不动人,既不“形象”,亦不“动情”。而话剧《花好月圆》选取的切入点非常小巧,却能以小见大,呈现高远的立意和鲜明的主旨。正如该剧编剧杨晓丹所说:“改革开放40年,让人感受深切的就是‘吃’的变化,老百姓从吃不饱到吃得好。而广州以美食闻名,‘食在广州’不仅是弛名海外的名片,更是广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人的精神里,生活中。所以,我想以一家老字号小店为切入点,讲述滚滚历史洪流下,一个有关小家的故事。芸芸众生都在尘世中忙碌地寻求着生存的一席之地,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选择了善良与温情,选择了不那么苟且的生活,积极地回应时代的号角,寻找生活的意义。飞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让许多的人和事都回不去了,但人心深处的那点温暖,以及人与人之间最平凡又最质朴的情感羁绊却是不变的,更为重要的是广东人包容、坚韧,‘敢为天下先’、勇于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没有变。”
二是“味道”。既然作品是写“老广的味道”,其“味”应该是“老广”的,其“道”应该也是“老广”的。该剧紧紧抓住老字号“林记”,选取最具时代特色、广州特色的几个时代生活节点,通过几个时代几个片段的回溯,塑造了一群代表性的“老广”街坊,在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场景中,展现出改革开放40年广州人与社会的变迁。而在时代大潮的涌动中,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味”与“道”,都是广州人所独有的。不仅如此,该剧还通过设置场景,为剧中人编织了一条独特的“时光隧道”,让各色人等在“隧道”中来回穿行。从中我们既看到了“离乡人”的艰辛,也见证了“留守者”的坚韧,既感知了“出走者”的泪水,更洞悉了“奋斗者”的汗水。剧中,每一个场景的“落点”都很有戏、有情、有高潮、有悬念,都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都能稳稳地戳中观众的泪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