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20年南方电网人才招聘笔试真题财会类热点汇总(397)

来源: 2019-02-26 09:29

 “十七年文学”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十七年文学”时期,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一些科普文章作者和儿童文学作者加入了 “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阵营,初步形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科幻创作队伍,中国的科幻小说迎来了发展高潮。

1954年,郑文光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文章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

1957年,郑文光发表了《火星建设者》,这部作品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在“十七年文学”中,大多数作品都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像《火星建设者》这样用悲剧的手法来写的作品很少。

郑文光(1929~2003)

除了郑文光外,该时期还有许多可圈可点的科幻文学作品,比如迟叔昌的《旅行在1979年的海陆空》。主人公从哈尔滨出发,途经大连到上海,然后到西藏,又再回到哈尔滨,这部小说体现的是对未来交通工具的想象。

这一时期的科幻文学作品普遍充满朝气,而且当时的作者创作水平与读者的欣赏能力比较吻合,使科幻作品能够得到社会共鸣。

短暂的黄金时期

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文革”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1978年,童恩正创作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由当时国内文学界权威刊物《人民文学》发表,不但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并且成为了中国第一篇被改编成电影的科幻小说。

1979年,科幻作家童恩正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提出“科学文艺”应当与“科普作品”相区分,它并不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是“作为展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充当背景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当时众多科幻作家的同意。

科幻文学到底是姓“科”还是姓“文”,这一争论在当时从未休止,部分科普作家更将“科学文艺”称作“灵魂出窍的文学”。被批判最多的是叶永烈的《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这部小说讲的是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恐龙蛋,还发现这个恐龙蛋里有活性物质——最后成功孵化出了恐龙。因此有人质疑,历经几百万年,恐龙蛋里不可能有活性物质,文中所提到的是“伪科学”。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