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监管应聚焦薄弱环节,精准发力、把好关口。一方面,严格市场准入,重点核查经营者资质,压缩“装修游击队”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强化监管力度,把品质不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拦在门外。瞄准病灶、精细施策,才能发现问题、破解难题。例如,工商系统持续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对商品质量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检,收效明显。而针对互联网家装公司预付式消费等新问题,也须尽快消除监管盲点,增强执法有效性。
从供给侧角度,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行业标准。无论是精装修、整体家装,还是近些年颇受青睐的“环保装修”,行业协会都应制定或完善相应标准,发挥更大作用。此外,还应加强行业引导与自律,督促相关企业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努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目前,上海、合肥、乌鲁木齐等地已建立装修诚信联盟,类似做法,对促进企业诚信自律、营造行业良好生态具有积极意义。
不同于一般消费行为,装修涉及广告、质量、合同、服务等多个环节,周期长、问题杂,一旦涉及消费维权,难度往往更大。因此,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格外重要。比如,不妨充分发挥基层消费维权网络的作用,更多地将消费纠纷和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源头。对消费者来说,也应多掌握家装知识,在公司选择、合同订立等方面多留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此外,还可考虑通过房屋装修保险等形式,用市场化的保障手段分散风险。
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升级。净化市场环境,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让消费者从“真烦心”变为“真放心”,装修市场才能为高品质生活增添更多亮色。(周珊珊)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