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邮政公司招聘考试时政热点:在线新经济托起上海经济新增量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在上海,无人工厂、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等行业的一批新生代企业,正推动市场加快“活”起来,带动经济加快“热”起来。上海不失时机地为这些新生力量“助攻”。4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上海将聚焦三大类12个领域重点布局,用3年时间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每次重大危机都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都会有脱颖而出者。”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基层调研和市委季度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强调,疫情会带来一系列大调整、大变革,“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既要看到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在他看来,疫情至少在利用外资、延揽人才、培育新产业和补齐短板等四个方面,为上海提供了潜在契机。
在线新经济,正是上海顺时应势瞄准的一个增长点。上海分析研判疫情带来的生产生活以及消费需求新变化,将加快在线新经济发展作为超大城市有效推进疫期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落脚点,做足新增量的文章,为经济发展寻获新动能。
新生活方式,激活新模式
诞生于上海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这场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也抓住了新一轮发展的机遇。自3月15日起,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已稳定在5000万个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过60%。迅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企业承担释放新需求、刺激内需消费的创新努力,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超强韧性。
拼多多的发展壮大,只是战疫期间上海在线新经济风景线的一角。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在线新经济在抗疫期间不断孕育发展,呈现出蓬勃兴起态势,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营收一举突破12亿元;哔哩哔哩(B站)、喜马拉雅等在线文娱平台用户数出现井喷式增长;上汽通用金桥工厂无人车间实现100%焊接自动化,保障无人生产线始终“不掉线”。
“无中生有”“有中启转”“转中做大”——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用三个词来描摹疫情期间的在线新经济图景,将其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体现“新”,包括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第二类是将线下成熟的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体现“转”,包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第三类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体现“大”,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
企业和市民对此都有直接感受:“云”上办事更方便了,上海“企业服务云”已成为企业咨询和反映诉求的重要通道,日均访问量达平时的5倍;“云”上生活更便捷了,手机下单,线下收货,成为很多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养成的新习惯。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兆丰世贸大厦,布置了色彩明快的“无接触配送柜”,白领只需轻轻扫码,无须与外卖“小哥”打照面,就能完成取餐流程。这样的无接触配送试点也已走进不少居民小区。
疫情的发生给技术和商业创新带来巨大的增长势能,加速跨越信任和习惯的两道槛。“叮咚买菜”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梁昌霖坦言:“危机中有商机。我们在上海创业不到3年,许多消费者本来会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来习惯我们,没想到现在一个多月就做到了。”
在吴金城看来,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具备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先天条件。“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企业逆势而行,敢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探索,我们政府部门就是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助力市场主体再创新奇迹。”吴金城对此充满信心,“只要我们采取包容鼓励的态度,一定有助于新经济的加速发展。”
新应用场景,赋能新业态
上海百年老字号“杏花楼”因为疫情第一次线上直播10秒即售罄13万盒“咸蛋黄肉松青团”;在线旅游企业携程的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化身“直播玩家”推荐打卡酒店,4场直播“带货”6000万销售;“喂,你好,美团外卖,你要的书到了!”除了满足口腹之欲,美团外卖“兼职”送起了精神食粮,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美团外卖,解锁“外卖送书”新玩法……
人们感知到的新场景、新玩法背后,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发展格局重塑。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蓬勃发展,与现代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在线新经济,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催化剂,推动上海产业整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
以生鲜电商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生鲜电商累计交易额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新兴消费潜力迸发之际,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商平台赋能商圈、商街、商户转型升级,“云逛街”“云购物”“云展览”等新模式正在形成。上海时装周联合电商企业举办全球首届“云上时装周”,吸引150多个品牌参与,一周直播观看量达1100万人次,销售额超过5亿元。
疫情期间,上海的老师和学生通过“晓黑板”直播课堂进行直播教学和学习互动;上海8家市级医院试点开通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都在战疫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上海的制造业也在悄然转变,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无人车等经济新模式开始走向全产业链条。宝钢宝山基地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变成24小时运转却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灯工厂”;联影研发的“智能天眼CT”产品下线后,第一时间应用于抗击疫情第一线。
疫情中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新业态新模式,能否持续发力?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经信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分类推进、因势利导,通过软件化、平台化、智能化等技术锁定场景应用,通过应用场景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固化应用场景,并在更多行业复制推广。“我们希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领域,规模化推出应用场景,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加快培育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吴金城说。
新制度供给,催生新动能
由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能否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决策咨询中心主任胡云超认为,经济结构推陈出新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没有新经济就没有新发展。然而,新经济通常与新科技是密切相关的,新科技是新经济的基础。助力新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尊重、激发人才的热情,理顺体制机制,为新经济蓬勃发展固本强基。
多位受访学者提出,发展在线新经济,必须加快智能软硬件及装备等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布局新型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许鑫认为,上海有必要加快在线直播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记者注意到,上海推出的《行动方案》特别强调创造新制度供给,营造新经济营商环境,明确了加大统筹协调、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公共服务、新型人才从业评价、建设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5方面保障措施。
吴金城告诉记者,上海将探索包容审慎的“沙盒”监管模式,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探索扩大“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我们希望催生和固化疫情中涌现爆发的优质企业和品牌产品,予以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更创新的生态,合力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新高地。”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4日 01版)
在上海,无人工厂、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等行业的一批新生代企业,正推动市场加快“活”起来,带动经济加快“热”起来。上海不失时机地为这些新生力量“助攻”。4月13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上海将聚焦三大类12个领域重点布局,用3年时间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每次重大危机都可能是一次重新洗牌,都会有脱颖而出者。”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基层调研和市委季度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强调,疫情会带来一系列大调整、大变革,“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既要看到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在他看来,疫情至少在利用外资、延揽人才、培育新产业和补齐短板等四个方面,为上海提供了潜在契机。
在线新经济,正是上海顺时应势瞄准的一个增长点。上海分析研判疫情带来的生产生活以及消费需求新变化,将加快在线新经济发展作为超大城市有效推进疫期防控和疫后经济复苏的重要落脚点,做足新增量的文章,为经济发展寻获新动能。
新生活方式,激活新模式
诞生于上海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在这场疫情中经受住了考验,也抓住了新一轮发展的机遇。自3月15日起,拼多多日均在途物流包裹数已稳定在5000万个以上,同比去年增幅超过60%。迅速增长的数据背后,是企业承担释放新需求、刺激内需消费的创新努力,也显示了中国经济的超强韧性。
拼多多的发展壮大,只是战疫期间上海在线新经济风景线的一角。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在线新经济在抗疫期间不断孕育发展,呈现出蓬勃兴起态势,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生鲜电商平台“叮咚买菜”营收一举突破12亿元;哔哩哔哩(B站)、喜马拉雅等在线文娱平台用户数出现井喷式增长;上汽通用金桥工厂无人车间实现100%焊接自动化,保障无人生产线始终“不掉线”。
“无中生有”“有中启转”“转中做大”——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用三个词来描摹疫情期间的在线新经济图景,将其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体现“新”,包括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第二类是将线下成熟的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体现“转”,包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第三类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体现“大”,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
企业和市民对此都有直接感受:“云”上办事更方便了,上海“企业服务云”已成为企业咨询和反映诉求的重要通道,日均访问量达平时的5倍;“云”上生活更便捷了,手机下单,线下收货,成为很多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养成的新习惯。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的兆丰世贸大厦,布置了色彩明快的“无接触配送柜”,白领只需轻轻扫码,无须与外卖“小哥”打照面,就能完成取餐流程。这样的无接触配送试点也已走进不少居民小区。
疫情的发生给技术和商业创新带来巨大的增长势能,加速跨越信任和习惯的两道槛。“叮咚买菜”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梁昌霖坦言:“危机中有商机。我们在上海创业不到3年,许多消费者本来会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来习惯我们,没想到现在一个多月就做到了。”
在吴金城看来,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具备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先天条件。“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企业逆势而行,敢于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探索,我们政府部门就是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助力市场主体再创新奇迹。”吴金城对此充满信心,“只要我们采取包容鼓励的态度,一定有助于新经济的加速发展。”
新应用场景,赋能新业态
上海百年老字号“杏花楼”因为疫情第一次线上直播10秒即售罄13万盒“咸蛋黄肉松青团”;在线旅游企业携程的董事局主席梁建章化身“直播玩家”推荐打卡酒店,4场直播“带货”6000万销售;“喂,你好,美团外卖,你要的书到了!”除了满足口腹之欲,美团外卖“兼职”送起了精神食粮,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美团外卖,解锁“外卖送书”新玩法……
人们感知到的新场景、新玩法背后,是技术支撑下的产业发展格局重塑。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蓬勃发展,与现代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催生在线新经济,并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催化剂,推动上海产业整体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
以生鲜电商为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市生鲜电商累计交易额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新兴消费潜力迸发之际,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电商平台赋能商圈、商街、商户转型升级,“云逛街”“云购物”“云展览”等新模式正在形成。上海时装周联合电商企业举办全球首届“云上时装周”,吸引150多个品牌参与,一周直播观看量达1100万人次,销售额超过5亿元。
疫情期间,上海的老师和学生通过“晓黑板”直播课堂进行直播教学和学习互动;上海8家市级医院试点开通互联网在线问诊;“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都在战疫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上海的制造业也在悄然转变,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无人车等经济新模式开始走向全产业链条。宝钢宝山基地冷轧热镀锌智能车间,变成24小时运转却不需多人值守的“黑灯工厂”;联影研发的“智能天眼CT”产品下线后,第一时间应用于抗击疫情第一线。
疫情中实现爆发式增长的新业态新模式,能否持续发力?记者了解到,上海市经信委将联合相关部门分类推进、因势利导,通过软件化、平台化、智能化等技术锁定场景应用,通过应用场景带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固化应用场景,并在更多行业复制推广。“我们希望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和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围绕重点领域,规模化推出应用场景,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加快培育创新型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吴金城说。
新制度供给,催生新动能
由疫情防控催生的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能否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增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决策咨询中心主任胡云超认为,经济结构推陈出新是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没有新经济就没有新发展。然而,新经济通常与新科技是密切相关的,新科技是新经济的基础。助力新经济发展必须注重加大科技投入,尊重、激发人才的热情,理顺体制机制,为新经济蓬勃发展固本强基。
多位受访学者提出,发展在线新经济,必须加快智能软硬件及装备等创新产品的研发应用,布局新型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教授许鑫认为,上海有必要加快在线直播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在线新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记者注意到,上海推出的《行动方案》特别强调创造新制度供给,营造新经济营商环境,明确了加大统筹协调、包容审慎监管、强化公共服务、新型人才从业评价、建设在线新经济生态园等5方面保障措施。
吴金城告诉记者,上海将探索包容审慎的“沙盒”监管模式,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探索扩大“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我们希望催生和固化疫情中涌现爆发的优质企业和品牌产品,予以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更创新的生态,合力打造上海在线新经济新高地。”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4日 01版)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