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邮政公司招聘考试行测辅导:文章阅读(725)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获得生存与生活的本领。不管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能继续自己的生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一直有一种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在教育中一直将知识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相脱离。日常生活一般是不会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学生的学习与他的日常生活是分离的,他只有学习的任务,而将日常生活交给他人,交给父母去料理。在知识学习与养成教育中,日常的、世俗化的生活更加边缘化。未来、理想、职业、人才,包括财富、明星、时尚等等,在这些传统大词与流行的概念与价值观中,总是难以寻觅到同常生活的影子,嗅不到人间烟火味,看不到油盐酱醋茶的坛坛罐罐。
其实,从人类的延续与个体生命的保障来说,同常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了丰富的知识、规范、伦理与精神。由于日常生活的无所不包,它涉及到了人与这个世界、与自然广泛的联系。我们知道自己身体的秘密吗?如何使它更健康,更能给我们提供劳动的保障?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我们知道食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它们的性格如何?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了解春夏秋冬,日月晨昏,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我们该如何才不至于悖逆时日,违反了“规矩”?这些看起来确实平常,以至习焉不察,但从尊重人的生命、从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生命伦理来说,它又确实会给人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需的。
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无关。一个真正懂得日常生活的人是能够从中发现思想,不断体会到精神的高度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交相辉映。这样的精神首先在于人道与人性,日常生活的世界首先是此岸性的,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幸福。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只有它,才是幸福的确证。
1.1.
文章第1段主要批评了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A.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B.教学内容脱离日常生活
C.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D.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1.2.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于( )。
A.它是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
B.日常生活包罗万象
C.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D.它是知识的来源
1.3.
不属于作者认为应纳入教学内容的一项是( )。
A.自然规律
B.风土人情
C.社会伦理
D.艺术哲学
1.4.
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
A.幸福的评价标准
B.精神生活的重要价值
C.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
D.人生的真正意义
1.5.
下列哪个教育理念与作者的理念相吻合?
A.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B.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C.让学生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渴望干的事情
D.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
2.1.
对文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是( )。
A.“温室效应”:指地球气温急剧上升
B.“反馈调节”: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以上说法”:指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D.“他们”:指不同意生态学家意见的学者
2.2.
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 )。
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它带来的危害
C.细菌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
2.3.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本文不同意生态学家的预言,否定了温室效应有害的观点
B.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促进光合作用,理论推断与事实未必完全一致
C.对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作用,学者们并不都持乐观的态度
D.本文引述了有关温室效应的不同意见,也表明了自己的倾向
2.4.
在第三段结尾处的括号内填入的最恰当文字是( )。
A.当然是比较合理并可以实现的
B.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C.就过于一厢情愿,太没有水平了
D.虽然有理论依据却令人难以接受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一段的转折词“但”可知,重点在其后——教育有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因此可知问题即为教育脱离了日常生活,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第二段属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观点-重申观点型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最后的总结,即“它确实会给我们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须的”,所以,此段主旨是日常生活对于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篇章第二段,“我们应该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可知C社会伦理“属于”;“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可知B风土人情“属于”;依据“我们知道事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可知A自然规律“属于”;文中没有提到D项的“艺术哲学”,属于无中生有的错,故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最后一段首句就提出了观点“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学无关”,是从哲学和精神层面进一步剖析日常生活的内涵;其次,从“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和尾句“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都是在阐述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文中强调了日常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作者的理念,故应围绕“日常生活”来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强调了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正确,第一段指出生态学家认为温室效应会给地球带来消极影响,而有些人则认为温室效应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结合上下文可知,“以上说法”指的是第一段中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A项错误,由文章首段第一句话可知,“地球气温急剧上升”只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不是概念的解释;B项中的“反馈调节”不特指“光合作用”,因此排除;D项错误,“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他们”指的是学者,但学者与生态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更关注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D项解释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得不偿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结合语境,第二段首先提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在最初的增长之后就会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却十分可观。由此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A、C项表述错误,没有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分解的二氧化碳作出比较;B项为干扰项,其表述过于笼统,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首段提出对温室效益危害的异议,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由此可见,作者是认同生态学家关于温室效应有害这种观点的。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符合文意。B项表述正确,在第二段“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但事实却是……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可以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文章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反驳,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而且与事实不符,B项表述符合文意。A项显然错误,与作者的观点相悖;C项表述绝对化,作者并没有否定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这是事实;D项“令人难以接受”表述不当,通常是说事实、真相会令人难以接受,而此处提到的是错误的认识,D项的说法与文意不合。
故正确答案为B。
其实,从人类的延续与个体生命的保障来说,同常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建构起了丰富的知识、规范、伦理与精神。由于日常生活的无所不包,它涉及到了人与这个世界、与自然广泛的联系。我们知道自己身体的秘密吗?如何使它更健康,更能给我们提供劳动的保障?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我们知道食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它们的性格如何?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应对?我们了解春夏秋冬,日月晨昏,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我们该如何才不至于悖逆时日,违反了“规矩”?这些看起来确实平常,以至习焉不察,但从尊重人的生命、从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生命伦理来说,它又确实会给人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需的。
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无关。一个真正懂得日常生活的人是能够从中发现思想,不断体会到精神的高度的。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我们头顶上的星空始终交相辉映。这样的精神首先在于人道与人性,日常生活的世界首先是此岸性的,它关乎人的生命,关乎人的幸福。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只有它,才是幸福的确证。
1.1.
文章第1段主要批评了教育中存在的什么问题?
A.不利于学生独立性的发展
B.教学内容脱离日常生活
C.教学内容枯燥无味
D.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1.2.
作者认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于( )。
A.它是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
B.日常生活包罗万象
C.有利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D.它是知识的来源
1.3.
不属于作者认为应纳入教学内容的一项是( )。
A.自然规律
B.风土人情
C.社会伦理
D.艺术哲学
1.4.
最后一段意在说明( )。
A.幸福的评价标准
B.精神生活的重要价值
C.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
D.人生的真正意义
1.5.
下列哪个教育理念与作者的理念相吻合?
A.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B.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
C.让学生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渴望干的事情
D.要解放孩子,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绝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并净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二氧化碳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在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二氧化碳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着的泥碳解冻后暴露给分解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们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
2.1.
对文中划线的词语,解释准确的是( )。
A.“温室效应”:指地球气温急剧上升
B.“反馈调节”: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以上说法”:指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D.“他们”:指不同意生态学家意见的学者
2.2.
第二段末尾说的“得不偿失”,意思是( )。
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赶不上它带来的危害
C.细菌作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不能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
2.3.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本文不同意生态学家的预言,否定了温室效应有害的观点
B.二氧化碳增加是否促进光合作用,理论推断与事实未必完全一致
C.对绿色植物的反馈调节作用,学者们并不都持乐观的态度
D.本文引述了有关温室效应的不同意见,也表明了自己的倾向
2.4.
在第三段结尾处的括号内填入的最恰当文字是( )。
A.当然是比较合理并可以实现的
B.显然是过于简单而不够客观的
C.就过于一厢情愿,太没有水平了
D.虽然有理论依据却令人难以接受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第一段的转折词“但”可知,重点在其后——教育有忽视和轻视日常生活的倾向。因此可知问题即为教育脱离了日常生活,故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第二段属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观点-重申观点型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最后的总结,即“它确实会给我们全面的教益,是我们所必须的”,所以,此段主旨是日常生活对于人类及个体存在的保障作用,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定位篇章第二段,“我们应该处理和安排与周围人群的关系,如何与亲人相处?”可知C社会伦理“属于”;“了解节令的内容和地方的风土人情吗?”可知B风土人情“属于”;依据“我们知道事物来自哪里,它们又分别是在哪个季节与我们相遇”可知A自然规律“属于”;文中没有提到D项的“艺术哲学”,属于无中生有的错,故正确答案为D。
1.4.答案: C
解析:
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最后一段首句就提出了观点“千万不要认为日常生活与精神无关,与形而上学无关”,是从哲学和精神层面进一步剖析日常生活的内涵;其次,从“一花一世界,一木一天地”和尾句“承认日常生活的意义,就是表明人的肉身与感官享受的正当与合理”,都是在阐述日常生活的哲学意义。故正确答案为C。
1.5.答案: D
解析:
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文中强调了日常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这也就是作者的理念,故应围绕“日常生活”来选择;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围绕着“日常生活”展开,强调了其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C项正确,第一段指出生态学家认为温室效应会给地球带来消极影响,而有些人则认为温室效应可以促进农业发展,结合上下文可知,“以上说法”指的是第一段中对温室效应危害的异议。
A项错误,由文章首段第一句话可知,“地球气温急剧上升”只是温室效应的结果,而不是概念的解释;B项中的“反馈调节”不特指“光合作用”,因此排除;D项错误,“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他们”指的是学者,但学者与生态学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更关注温室效应的危害,因此D项解释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得不偿失”指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结合语境,第二段首先提到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但是植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效率在最初的增长之后就会缓慢下降,与此同时,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数量却十分可观。由此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A、C项表述错误,没有将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细菌分解的二氧化碳作出比较;B项为干扰项,其表述过于笼统,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文章首段提出对温室效益危害的异议,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反驳,由此可见,作者是认同生态学家关于温室效应有害这种观点的。因此,A项说法错误,C、D项符合文意。B项表述正确,在第二段“按一般理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但事实却是……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可以找到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填空题。
文章第二段对“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危害不大”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和反驳,由此可知,作者认为“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这种认识过于简单,而且与事实不符,B项表述符合文意。A项显然错误,与作者的观点相悖;C项表述绝对化,作者并没有否定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CO2,这是事实;D项“令人难以接受”表述不当,通常是说事实、真相会令人难以接受,而此处提到的是错误的认识,D项的说法与文意不合。
故正确答案为B。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