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邮政公司招聘考试行测辅导:文章阅读(684)
在云南民间世代流传着关于抚仙湖“水下古城”的传说,有关专家对这座古文明众说纷纭,历史地理专家于希贤来到抚仙湖,并组织考察组乘坐潜水器潜入湖底,进行了观察与探测。他们利用声纳技术在水深15米处发现第一个目标,有一堵长约60多米,高约2米的石墙,石墙呈正南北向,还有石块堆砌的街道。声纳图显示,该建筑还具有中轴线和类似普通城市里的“一般居民居住区”。从建筑特点看,它们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出现了新的目标: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这片区域不如前一个群落大,但石料加工更精细,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内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再次绕过一道200多米长,9米宽的石质城墙后,便是所谓的“贫民区”了。这片区域建筑物无论从规模、数量、体积,还是从石块的加工程度远远不如前两个区域。
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同时这里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平方公里,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水底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石头废墟下是否掩埋着曾经辉煌的古滇文明遗址?……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迹早日被破解。
1.1.
文中划线处“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其目标是( )。
A.所谓的一般居民区
B.所谓的贫民区
C.所谓的“富人区”
D.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1.2.
下列不属于“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依据的一项是( )。
A.石块堆放整齐
B.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
C.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D.建筑群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
1.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城市已分为“一般居民区”“富人区”“贫民区”三大区域
B.抚仙湖古城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C.通过对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抚仙湖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的
D.抚仙湖古城是一个陷落的古滇时期的建筑群落
1.4.
根据文意,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将暂时停止,因为古城的基本情况已被掌握
B.公元110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
C.于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和陶瓷残片,为进行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古城之谜有望早日被破解
D.湖中古城与滇中的古长城应该处于同一个时期,它们是距今人约两千年前的人类文化的遗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甲: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年 5 月 19 日)
乙: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 年 3 月 21 日)
丙: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丁: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己: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
2.1.
甲段中“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中的“这样”指的是( )。
A.有的放矢的态度
B.实事求是的态度
C.从实际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
D.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2.2.
对文中重点语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与乙段“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所指内容相同
B.“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在甲段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则指“中国的国情”
C.“实事求是”中的“求”与戊段中的“加工”语意相同
D.“实事求是”中的“是”,即规律性,即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
2.3.
对文中部分语句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条件关系复句
B.“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是并列关系复句
C.“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是转折关系复句
D.“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是转折关系复句
2.4.
根据文章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为“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
B.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是一脉相承的
C.由两位领导人的论述可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由来已久,纵贯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
D.两位领导人的论述都使用了严谨科学的书面语和生动活泼的口语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划线句子后,文章写道“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所以C正确;A、B选项与文意不符;D选项只是“富人区”的一部分。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阅读可知,发现新目标“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后,介绍该建筑群落“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然后总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抓住“可以看出”这一关键词可知,“可以看出”前后两部分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所以A、B、C三个选项均为“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的依据;D选项是从建筑特点描述第一个目标的,而不是描述“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这一新目标的,所以不是题干的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二段“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可知,A选项“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与文意相悖,所以A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最后一段“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可知,D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文意,由文章中“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迹早日被破解”可见,古城的基本情况没有被掌握;B选项不符合文意,阅读可知,虽然“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但是不能确定公元110年东汉时期发生的大地震就是造成古城陷落的自然灾害;C选项不符合文意,文章中说“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一般遵循就近寻找的原则。回到原文寻找,“这样”应指代上文中提到的“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D项体现了这个意思。A、B项原文没有提到,D项说法太过片面,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根据文段提出的年代不同可以推测出,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主要指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而乙段中“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不但指国内的革命工作,而且指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两者所指内容不同,A项说法错误。B项中甲段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在甲段中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的“实事”指“中国实际”,即中国的国情,正确。“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戊段中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是指要把“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拿来研究,与“求”意思相同,C项正确。“实事求是”中的“是”指即规律性,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指事务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两者意思相同,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A项“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单句,不是复句,故A项错误;B项“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是因果关系复句,原因在后,故B项错误;C项“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是选择关系复句,故C项错误。D项中的“并”和“就”表转折,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推断题。
根据所给材料,(甲):“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可知>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是一脉相承的,故B正确,A错误。C项说法错误,上述论述并未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D项说法错误,“生动活泼的口语”并没有看到。
>故正确答案为B。
于教授说,通过对湖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同时这里位于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公元110年东汉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于教授还说,尽管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因为具有不同级别的建筑群是判断是否构成城市的重要指标。该遗址面积有24平方公里,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由于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这给探测年代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但从水下建筑群石料的打制方式来看,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水底古城是否就是一直未被发现的古滇国都?石头废墟下是否掩埋着曾经辉煌的古滇文明遗址?……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迹早日被破解。
1.1.
文中划线处“没过多久,声纳图上又发现新的目标”,其目标是( )。
A.所谓的一般居民区
B.所谓的贫民区
C.所谓的“富人区”
D.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1.2.
下列不属于“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依据的一项是( )。
A.石块堆放整齐
B.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
C.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
D.建筑群带有明显的当地彝族的古代建筑风格
1.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抚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城市已分为“一般居民区”“富人区”“贫民区”三大区域
B.抚仙湖古城比世界著名的“庞贝古城”还要大,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C.通过对周围地区地理地质环境的考察和比较,抚仙湖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的
D.抚仙湖古城是一个陷落的古滇时期的建筑群落
1.4.
根据文意,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测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抚仙湖古城的考察将暂时停止,因为古城的基本情况已被掌握
B.公元110年东汉时期抚仙湖地区的大地震是造成古城陷落湖底的根本原因
C.于教授的考察组利用声纳探测到沉积在湖底的动植物残骸和陶瓷残片,为进行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古城之谜有望早日被破解
D.湖中古城与滇中的古长城应该处于同一个时期,它们是距今人约两千年前的人类文化的遗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甲: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 年 5 月 19 日)
乙: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1955 年 3 月 21 日)
丙: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丁: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一二十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自己这几年,离开科学技术能增长得这么快吗?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年 1 月 18 日—2 月 21 日)
己: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正是根据这样的思想,力求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邓小平《怎样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1987年3月27日)
2.1.
甲段中“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中的“这样”指的是( )。
A.有的放矢的态度
B.实事求是的态度
C.从实际出发,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
D.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2.2.
对文中重点语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与乙段“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所指内容相同
B.“实事求是”中的“实事”在甲段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则指“中国的国情”
C.“实事求是”中的“求”与戊段中的“加工”语意相同
D.“实事求是”中的“是”,即规律性,即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
2.3.
对文中部分语句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是条件关系复句
B.“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是并列关系复句
C.“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是转折关系复句
D.“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是转折关系复句
2.4.
根据文章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论述,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为“反对本本主义”的思想
B.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是一脉相承的
C.由两位领导人的论述可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由来已久,纵贯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
D.两位领导人的论述都使用了严谨科学的书面语和生动活泼的口语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语句理解题。
划线句子后,文章写道“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于教授推测,这里可能是古城的富人区”,所以C正确;A、B选项与文意不符;D选项只是“富人区”的一部分。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阅读可知,发现新目标“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后,介绍该建筑群落“石料三面都有加工的痕迹,十分平整精细,另外所有散落的石块都是有序地排列。这一区域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然后总结,“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个时代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抓住“可以看出”这一关键词可知,“可以看出”前后两部分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所以A、B、C三个选项均为“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准”的依据;D选项是从建筑特点描述第一个目标的,而不是描述“一大片呈正南北向建造的建筑群落”这一新目标的,所以不是题干的依据。
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第二段“抚仙湖底确实有一座陷落的古滇建筑群落,且已经初具城市功能”可知,A选项“仙湖古城具有明显和发达的城市功能”与文意相悖,所以A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A。
1.4.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知该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文章最后一段“湖中古城与滇中发现的古长城颇为相似,应与其处于同一年代,即距今约两千年前”可知,D选项正确;A选项不符合文意,由文章中“古城的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我们期待着抚仙湖古城之迹早日被破解”可见,古城的基本情况没有被掌握;B选项不符合文意,阅读可知,虽然“可以肯定这座古城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害中陷落湖底的”但是不能确定公元110年东汉时期发生的大地震就是造成古城陷落的自然灾害;C选项不符合文意,文章中说“水下考察时没有发现任何动植物残骸及陶瓷、砖瓦的残片”。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代词指代题,一般遵循就近寻找的原则。回到原文寻找,“这样”应指代上文中提到的“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D项体现了这个意思。A、B项原文没有提到,D项说法太过片面,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
根据文段提出的年代不同可以推测出,甲段中“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主要指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而乙段中“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不但指国内的革命工作,而且指社会主义建设,所以,两者所指内容不同,A项说法错误。B项中甲段中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在甲段中指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在己段中的“实事”指“中国实际”,即中国的国情,正确。“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戊段中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是指要把“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拿来研究,与“求”意思相同,C项正确。“实事求是”中的“是”指即规律性,戊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真理”指事务之间存在的客观规律,两者意思相同,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 D
解析:
此题是语句理解题。
A项“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单句,不是复句,故A项错误;B项“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是因果关系复句,原因在后,故B项错误;C项“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是选择关系复句,故C项错误。D项中的“并”和“就”表转折,故正确答案为D。
2.4.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细节推断题。
根据所给材料,(甲):“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戊):“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可知>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中是一脉相承的,故B正确,A错误。C项说法错误,上述论述并未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D项说法错误,“生动活泼的口语”并没有看到。
>故正确答案为B。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