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黑龙江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行测:定义判断
1、娱乐体育:人们在余暇时间进行的一种娱乐性极强的身体活动,它既是一种娱乐手段,又是一种身体锻炼的手段。
下列不属于娱乐体育的一项是( )。
A. 几年来,山东潍坊每年举办国际风筝节,每次都举行放风筝比赛
B.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南京玄武湖公园举办了一次大型钓鱼比赛
C. “十运会”期间,不少单位组织员工进行拔河比赛
D. 为了促进中国围棋发展,中国棋院与韩国棋院举办中韩超霸杯围棋对抗赛
2、斯特鲁普效应,在心理学中指干扰因素对反应时间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当人们对某一特定刺激作出反应时,由于某种因素的干扰,被刺激者难以集中精力对特定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斯特鲁普效应的是( )。
A. 把“红色”两个字涂上黄色,“黄色”两个字涂上绿色,“绿色”两个字涂上红色,然后读这几个字,读字的速度会立刻变慢
B. 当听到“树上七个猴,地上一个猴,问一共几个猴”的问题时,回答者通常会脱口而出“俩猴”
C. 如果试图记忆“EZO16TPMB”这个字符串,人们比较容易记住此字符串中的6,因为6是这个序列中唯一的数字
D. 考试之前明明已经将考试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但在考场上遇到问题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3、移情作用,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主体情感移置于对象,使对象仿佛有了主体的情感并显现主体情感的心理功能。简言之,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好像自己欢喜时,所看到景物都像在微笑,悲伤时,景物也像在叹气。
以下各项未能体现出移情作用的是( )。
A. 槛菊恋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B.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C.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4、感官协同效应是指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能够提高感知的效果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体现了感官协同效应的是( )。
A. 小明吃饭总是拖拖拉拉,妈妈改用小明感兴趣的椰壳盛饭后,小明吃饭的速度大大提高
B. 小红的爸爸大声指责小红的错误时总是取得反效果,后改为和声细语地倾谈,小红很快改正了错误
C. 小梅在电视上看到魔术表演时激动不已,一次她有幸成为嘉宾身临其境时,反而觉得平淡寡味
D. 小丽上门推销婴儿车总是无功而返,后来她直接带婴儿车进行推销,签下了不少订单
5、反向混淆是指在后商标使用人对商标的使用已使之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至于消费者会误认为在前的商标使用人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人,或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某种赞助或认可的联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反向混淆的是( )。
A. 甲服装公司为了尽快打响其儿童服饰的品牌知名度,便出资购买了一批知名品牌“好娃娃”童装,将其商标撕去,换上自己的“小豆”商标,“好娃娃”童装良好的质量和时尚的款式使“小豆”童装很快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B. 丙轮胎企业一直生产“B”商标轮胎,并向一些轮胎销售商供货,某国际知名轮胎企业丁试制新型轮胎,并以“B”为商标,耗费巨资进行推广,丙轮胎企业轮胎销量也因此上升
C. 某牙膏企业为了增加自身产品销量,便模仿知名品牌“中华”牙膏的包装设计,并使用“申华”商标,果然有不少消费者购买
D. “冬儿”是著名的香水品牌,小明以此为店名开了一间酒吧,虽然该香水和酒吧毫无关系,但是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这间酒吧是该香水品牌赞助的
【解析】
1.围棋对抗赛只是体育比赛,不是人们在余暇时间内进行的娱乐性极强的身体活动,因此不属于娱乐体育。故答案选D。
2.A项是由于受到颜色的干扰,读字的速度变慢了,属于典型的斯特鲁普效应。B项是一种脑筋急转弯,“七”的谐音是“骑”,故对反应结果产生了干扰,而不是对“反应时间的影响”,不属于斯特鲁普效应。C项是莱斯托夫效应,指的是相对于普通事物,记住独特或特殊事物的可能性更大。D项是由于紧张或其他因素而产生的怯场反应。故本题选A。
3.移情作用的关键是要将自身的感情倾注到外物之上,使移情对象显现自己的感情。A项“菊”“兰”都体现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感,属于移情作用;C项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外物“黄花”之上,也属于移情作用;D项将自己的哀愁寄托到“花”身上,属于移情作用。B项只是表达内心情感,未出现“外物”,所以未体现出移情作用,故本题选B。
4.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感觉器官应用多,感知效果好”。A项并没有增加感觉器官应用,而是改变了应用的对象,不属于感官协同效应。B项也没有增加感觉器官应用,只是降低了应用强度,不属于感官协同效应。C项,小梅由单纯地看、听转变为亲身体验,增加了感官应用,但是感知的效果并未提高,没有体现感官协同效应。D项,刚开始小丽推销婴儿车只是通过言语或者图片,客户的感知效果不好,因此没有订单,后来她带实物进行推销,顾客不仅可以听、看,还可以体验使用,感官应用增加,感知的效果提高,于是签下不少订单。故D项体现了感官协同效应。本题正确答案为D。
5.定义的关键信息为“在后商标使用人具有较高知名度”。A项使用的并非同一商标,不存在商标混淆。C项属于假冒,且“中华”商标知名度较高,排除。D项也是在前商标使用人知名度较高,排除。B项在后商标使用人通过巨资推广使得其知名度较高,而丙企业产品的销量上升则是因为消费者将其与在后商标使用人的商品联系起来,产生混淆,故B项符合定义,本题正确答案为B。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职理培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职理培)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