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南教师考试招聘古诗词备考面试技巧(437)
2.教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在学生再次朗读诗歌之前,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引导学生看课本注释,并简单介绍当时的背景,明确苏轼乐观的生活态度。
3.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赏析语句,品读“乐”“闲”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找出能表现“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揣摩。将全班分为十个小组,组内相互启发,讨论总结出每句话的意蕴,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1.文中表现诗人“乐”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欣然起行”“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课件展示)
2.这些句子为什么能表现出“乐”呢?
明确:
①欣然起行。
这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是作者因为发现了月色入户而兴奋异常;第二是作者急于跟朋友分享这一美景。“起”和“行”两个动词充分展现了作者内心之乐,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坦诚与率真。
②月色入户。
这里的“入”使用最具表现力:原意是“射入”“照进”,在这里应该解释为拟人化的“走入”“进入”。一个“入”字写出了月亮的善解人意,她知道苏轼对月亮情有独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美好的月景之夜;也是这个“入”字给苏轼带来无限的惊喜:本无意见月,月色自“入”我怀,不邀而至的月色带来了一份不期而至的快乐。(板书)
③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写出了苏轼当时的考量和权衡。这一思考,张怀民的名字涌上他的心头。接下来的“遂”和“寻”字写出了苏轼当时的兴致勃勃,而从这两个字中,也可以看出苏轼难以言表的快乐:月色常有,但赏月的人不常有。此时此景,有此人相伴赏月,快乐又多了几分。(板书)
追问:苏轼赏月,为什么去寻张怀民,而不是别人呢?
明确:张怀民是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此其一。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