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说“屏”》答辩问题及解析
一、谈谈你对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解。
【参考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要想使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就需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观念上来说,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明确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因此,学习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生是学习的承载者。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地位,就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转变,采用能够突出学生特点的、发挥学生个性的一些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反过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成长,突出了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本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本文注重语言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这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作者怀着对传统文化浓厚的感情,凭借古建筑专家深厚的学养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有关知识。因而它具有说明文准确、简单、平实、生动的特点。作者依据客观事实将屏风的种类和作用呈现给读者,使读者阅读完本文之后,会对屏风有一个初步印象。突出了说明文说清事物,点明事理的特点。
②本文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作者在介绍屏风时,语言上非常地优美。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人文艺术气息,同时因为古诗文的引用,使屏风这个中国特有的产物更加古典化、诗意化。另外,文章从情感经历的角度赞赏屏风的功能与独特的美学价值,并具体讲述屏风的作用、类别,还有设置屏风的技巧等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我们在惊叹“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的同时,心底油然而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三、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同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要因材施教。专家很赞同,因为学生是人,作为个体,都有其特殊性。老师要想教好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要注意方法,好的方法和得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如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
四、本文是一篇散文,主题中心表达比较含蓄,概括起来对初中的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个问题你该如何设计?
【参考答案】
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基本词汇、修辞等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他们也接触过。概括散文中心对他们而言的确是有一定的难度。散文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无论形式如何分散,其中心思想和情感基调是固定的。在分散的形式中,对学生而言比较直观清晰的部分是语言,所以我们可以先从语言入手。通过对重点、关键句的修辞进行分析,从而逐段分析出情感,将各段的情感串起来,分析其中的变化。散文的语言与情感分析透彻,把握住关键之后,主治自然而然就展现出来了。
五、回想下刚才所讲授的课文,说说你的教学的目标是什么?你是如何实现你的教学目标的?
【参考答案】
我的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伧俗”“纳凉”“得体”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了解文章主旨、写作手法以及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敬意与将其发扬光大的决心。
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结合注释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对字词进行示范讲解,这一部分结束,知识与能力目标就完成了。在第深入研读环节,我会从内容、语言、写作手法、情感抒发解释每一联,这一部分结束,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就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完成是渗透在对诗句的解读中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