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答辩问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的答辩大多会围绕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和文章背景等题目展开发问。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大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答辩问题及解析。
一、如果让你从句式方面品味这首诗歌,你会如何做?
【参考答案】
这首诗只有三十四行,缺用了十一个分号。这些分号里的副句,时长时短,参差不齐,体现着节奏旋律的变化。
例如第一节,诗歌一开始就进入高潮,开头两个复句是平衡句子,寓有音响和色彩的描绘。三、四句则缩短,不描绘,五句又伸长,行短意紧,强度超过前面四个副句,于是主词(祖国)出现。句法参差正是心情激动至极的表现。这首诗带有政治色彩,但它不议论,只描述,诗中所有的象征和比喻,既质朴,又饱含深情。每一个词都与被描绘的景物、形象紧密配合,谢谢胡了人民生活的精神实质。
这首诗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前两节沉郁凝重,充满对祖国灾难历史、严峻现实的哀痛;后两节清新明快,流露出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欢悦;同时,表达出经历挫折的一代青年,愿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自己的血汗去换取祖国富饶、荣光、自由的心声。
二、你教作文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有人说,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与不教差不多,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参考答案】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大多数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作的兴趣不浓。在作文教学中,有了一些微有成效的方法:
第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写出好的作文的。事实上,生活中有很多作文的素材,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学校生活、社会动态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第二,教学生学会表达,积累写作素材。一个人语言积累的水平决定着他的语文素质的优劣,决定着他的语文能力的高下,更是衡量作文程度的天平。由于思维和语言是灵与肉的关系,因此把二者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生长点,才是摆正了中学生写作教学的位置。所以 ,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有感而发;鼓励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人人具备的写作素材。
第三,提倡学以致用。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
第四,积极搭建学生展示文采的平台,激起学生展示文学才艺的欲望。作文需要生活的积淀,需要广泛在涉猎,更需要不断地试剑以激起我们写作的欲望。组织了学生演讲赛、朗诵比赛等,组织互评互改,并加以表彰。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文学才艺,自然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分别指什么?在教学设计(实施)中用什么方法实现两者的统一?
【参考答案】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基本性质,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在语文课程中,工具性的内容是指语言文字以及言语表达技巧等形式上的东西,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内容,具体是指字音、字形、字义,词语的分类、性质,句子的成分、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衔接、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等)、修辞、逻辑等。人文性的内容是指语言文字及言语上附着的意义、情感、思想,或者说是文章的主旨、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内容。
在教学设计(实施)中,要通过具体课文来学习作者的言语表达技巧和语言文字上附着的意义、情感、思想。具体说来,就是通过具体篇目的语言文字和言语表达技巧这种形式来理解、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课文的主题、意义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同时又要借助对课文主题、意义或者说作者情感、思想的理解和体悟来引导学生品评课文的言语表达技巧的精妙之处,并逐渐迁移为学生的写作技能。这样,就能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好的统一起来。简言之,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施)中,就是要通过要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凭借在循文求意和因意悟文的多次循环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为什么要用多媒体教学法?
【参考答案】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一方面体现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促进了语文教学手段的发展,丰富了课堂内容,使语文课堂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另一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和教学活动。
五、请谈谈在这篇文章的实际教学中,你如何拓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答案】
首先在文章的主体教学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巩固环节设置了一个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对于“多读书”和本课的“精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借此帮助学生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作者侧重告诉我们选择一本书,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读,是精读。在生活中,这两者都应该注重,既要有比较广的阅读面,对于好书也需要精读,两个方法配合使用。然后是在作业布置的环节,引导学生课后搜集积累名人读书及读书方法的小故事,一是深化本课主旨的理解,二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库,三是希望学生能够有所启发和践行。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