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摩擦起电的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
【难点】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新课
通过动手小实验,由教师进行演示,用毛皮摩擦硬橡胶棒以及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并将棒靠近纸屑、头发或其他轻小物体,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发现摩擦过后的棒会吸引轻小的物体,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电荷。
环节2:讲授新课
1.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硬橡胶棒或玻璃棒带了电,或者说它带有了电荷。由此引出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点的现象叫摩擦起电。通过小实验引入本节的课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
2.两种电荷:从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入手,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气球为工具,将两个吹足气的气球分别在干燥的皮肤上或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将悬线提起,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及现象分析,学生可以知道由于摩擦,气球带电,因此可引发学生猜想,由于气球带电,使两个气球弹开。
根据学生猜想,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并谈论。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硬橡胶棒,玻璃棒,毛皮,丝绸。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互相排斥)
(2)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互相排斥)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靠近时,会产生什么现象?(互相吸引)
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小组间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的,由此引出在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并且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得出正负电荷的相关知识。
根据实验现象以及概念介绍,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验电器
通过实物展示,为学生出示实验室中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器材——验电器,并为学生介绍验电器的构造。
接下来通过实验展示,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金属箔张开,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当带电的物体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的金属箔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带点体所带的电荷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4.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这部分主要是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这部分可以由学生自主阅读,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生活中静电现象应用的原理是什么?
(2)静电现象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护,以具体事例来进行说明?
(3)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关静电现象的实例?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进行解答。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展示小实验的过程,为学生介绍带点物体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个小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可以通过动画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实验现象,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雷电为例子,说明放电产生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防护,雷电是一种发生在大气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地面附近的雷电会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甚至发生人、畜的死伤事故,因此人们为了避免发生此类事故,在建筑物的顶端安装避雷针,这样可以避免雷电直接袭击建筑物。
并且在此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说一说避雷针是如何作用的,避免雷电的袭击?”让学生谈一谈看法,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环节3:巩固提高
说一说当雷电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安全?
环节4:小结作业
小结:找同学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验电器。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