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物理学科教招面试试讲导入详解
我们可以从课题和核心内容两个角度来确定导入。
导入可分为以下10种形式:复习导入,课题导入,媒体导入,演示导入,实验导入,游戏/竞赛/角色扮演导入,故事导入,诗歌/谜语/名言导入,实境描摹导入,生活实例导入。
下面举例说明以下6种导入:
一、复习导入:
1.旧知识回顾针对性强;
2.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结点。
案例:《欧姆定律》【初中物理·九年级】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呢?
生: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师:对,看来大家对实验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那么这个结论是不是普遍的规律呢?
生:……
师:老师听到大家的意见不同,那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学习“欧姆定律”。
二、媒体导入:
1.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
2.用语言描述媒体信息。如图片视频中的画面、场景、过程;音频中的情绪、情感、旋律等。
案例:《升华和凝华》【初中物理·八年级·人教版】
师:展现(雾凇、霜的图片)大家一起欣赏一组图片,图片上都是霜。
古人认为霜从天上来,故称为霜降。你们觉得这张说法科学吗?
生: ……不科学
师:那么霜到底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升华和凝华。
三、演示导入:
1.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掌握观察的方法;
2.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用语言描述演示道具所传递的核心信息;
4.操作要规范并且操作过程伴随必要的讲解。
案例:《牛顿第一定律》【初中物理·九年级·人教版】
师:老师讲台上放了一辆小车,大家想想要怎么做能让小车动起来呢?
生:用力去推他。
师:(教师用力推动小车,小车动起来了)同学们说得很对,从这个例子很容易得到: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那么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四、实验导入:
1.实验的设计要巧妙、新颖、有针对性;
2.要善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来提问和启发,以促使学生去思考;
3.实验过程中注意步骤的正确和操作的规范性;
4.要有必要的操作讲解和实验现象的描述。
案例:《大气压强》【初中物理·八年级下·人教版】
师:大气压强我们在生活中似乎轻易感受不到,但是生活中又处处都有大气压,老师今天就做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大家感受一下。 教师展示:用“覆杯实验”导入,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玻璃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玻璃 片把水杯缓缓倒过来。
师: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玻璃片会掉下来。
教师展示:松手后,玻璃片并未掉下。学生惊讶不已。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五、故事导入:
1.故事选择需是学生感兴趣的,曲折生动有感染力的,与课文学习有密切关系并能顺利转接的;
2.故事讲解要简洁生动,入情入境;
3.问题设置需导向教学内容。
案例:《奥斯特的发现》【初中物理·九年级·人教版】
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像往常一样平静的走上教室中的讲台,他在课堂上演示物理实验时,无意中把指南针放在一根导线的下方,就在接通电流的一瞬间,细心观察的学生突然喊道:“磁针动了!” 奥斯特急忙切断电流,结果连他自己也看到了磁针自动回转到了正常的位置上。这个现象使他惊讶得目瞪口呆,几乎连课都上不下去了。学生都在窃窃私语,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教授看到了这个现象后竟然如此六神无主。原来以前奥斯特就曾经猜测过电流与磁场可能会有密切的关系,但是长期以来他找不到实验事实来做根据,他差点绝望了。没想到上课时无意中竟解决了这个问题。奥斯特闭门不出,整整紧张的工作了三个月,他用各种实验都证实了通电导体周围确实存在磁场,这个磁场对磁针施加作用,使磁针偏转。1820年7月奥斯特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通知欧洲各实验室。这是磁和电的联系第一次被证实,电流的磁场到底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也来探究一下。
六、生活实例导入:
1.选材要典型、生动、浅显、具体,并紧扣教材、引证准确;
2.生活实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并且具有新颖性和时效性;
3.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案例:《光的折射》【初中二年级物理·人教版】
师:同学们,大家看下大屏幕的两幅图片。回忆一下生活中将筷子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会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生:筷子变“弯了”。
师:渔夫用鱼叉能插到很多鱼,但是没有捕鱼经验的人却很难用鱼叉插到鱼,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纷纷摇摇头。
师:这都是由于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光的折射原理!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