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2018年招聘考试小学考前必会(209)
一、人物生平
荀子,名况,字卿,又称孙卿,战国末年赵国人,儒学大师。也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他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齐襄王时,三次任学宫"祭酒",影响很大。
荀况的私学传授有两个很大的特点:一是作为儒学大师,却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著名的法家学者和政治家,促成了统一大业的实现;二是极为注重儒家经典的传授,对保存古代文献做出了贡献。
二、论教育作用
在人性论问题上,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他写了《性恶》一文,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好利疾恶的,并不存在仁义礼智等先天道德品质,如任其发展而不加节制,必然使社会产生混乱,这就否定了先天道德论。那么,人之善从何而来?荀子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的努力,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泛指后天一切人为的努力而使本性发生的变化。
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人性本恶,任何人的道德观念,都不是本性固有的,而是"积伪"的结果,其过程就是由"性"向"伪"转化,"长迁而不反其初谓之化"。最终达到与恶的本性彻底决裂,永远不再走回头路。荀子否认了道德先验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具有唯物主义因素。
三、教学思想
荀子认为教育是"化性起伪"的过程,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道德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思想上,与孟子"内省"的思路相反,他更强调"外积"。在学与思的关系上,更侧重于"学",其教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