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湖南省教师招聘教育学历年考题

来源: 2021-07-16 15:31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著作(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3.“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夸大了( )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4.下列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及个别差异

6.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即(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7.下列关于复式教学正确的是( )。

A.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教室多的情况下教学

C.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D.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8.《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直观性原则

9.“让学校每一堵墙都开口说话”运用了( )的德育方法。

A.宣传效应 B.榜样示范 C.品德评价 D.陶冶教育

10.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布鲁纳提出(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11.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 )的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洛克。洛克的代表作为《教育漫话》,他提出“白板说”,认为“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十之八九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倡导“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在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明确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三大组成部分。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选项C,《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

选项D,《普通教育学》是赫尔巴特的代表作,它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也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B选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选项A,陶行知被称为“乡村幼教之父”、“中国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提出生活教育理论

选项B,蔡元培被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提出“五育”并举,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选项C,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也反映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某些新成就。

选项D,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题干中,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廖世承,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项。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选项A,遗传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的、父母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

选项B,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选项C,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选项D,个体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题干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蓬草生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直挺。白沙混进了黑土里,便和黑土一样黑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包括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稳定性和可变性、整体性以及个别差异性。

选项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选项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选项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人的发展总体上经历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是相对稳定的,这是由提供人成熟的生理基础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顺序性所决定的。然而就个体发展而言,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却有一定的可变性。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选项D,个别差异性,个体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表现在从群体的角度的差异以及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

题干中,强调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与之相符合的是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故本题选B。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选项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无此说法。

选项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的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同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科学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选项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选项D,重视能力的培养是指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究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学识、肯钻研,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重视个别差异是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群体共有的形式和内容,也有处方化、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题干中,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存在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不包括标准化的课程建设,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项。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任务。以课程的任务为分类标准,将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素养。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是一类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程。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选项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把课程划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选项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复式教学。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选项A,复式教学是一个教师在同一时空向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选项B,复式教学主要用于人口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区等地。

选项C,教师给一个年级讲课,让其他年级学生做作业或复习。相对单式教学,复式教学情景下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

选项D,复式教学是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题干中,关于复式教学,是教师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选项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D项。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又称为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题干中,“学不躐等”意思是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意思是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教学杂乱无章而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则教学会陷入混乱而学生学习没有成效。这些思想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巩固性原则指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选项C,因材施教原则指的是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选项D,直观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情感陶冶法(陶冶教育法)。情感陶冶法也叫陶冶教育法,是指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就是利用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是充分运用了陶冶教育法的体现。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宣传效应是指宣传活动的影响和目的实现程度。体现在受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沿宣传者期盼的方向改变。

选项B,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选项C,品德评价法又叫奖惩法,是指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10.【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现法。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是由布鲁纳提出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B,探究—研讨法,是由美国兰本达教授倡导的一种新型自然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描述和互相交流感觉,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思维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复杂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对自然界有秩序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选项C,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是由沙塔洛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是以纲要信号图表法为核心的,包括课堂讲授、复习巩固、家庭作业,直到提问、记分以及如何活跃学生思维在内的一整套教学法体系。

选项D,暗示教学法是,是由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A选项。

1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也叫教育性规律,指的是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题干中“教学的教育性”中的“教学”指的是通过教学传授知识,“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德育,与“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相一致。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指的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同时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选项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指的是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

选项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指的是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