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考点剖析
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开篇有言,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在我国西汉王朝同期,在遥远的西方大陆也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罗马帝国,它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为何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每一次分,最终都会合?而世界各地像罗马帝国这样的国家分了就再也不能合?这一切是因为文化。而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得从一个人说起,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大地,匈奴、鲜卑、氐族、羯族和羌族等建立起各式各样的割据政权。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整个国家在四分五裂之中,鲜卑族的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北魏初期依然实行了民族歧视的政策,直到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我国开始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个举措,就是迁都洛阳。原因主在于洛阳曾是汉朝旧都,拥有深厚的汉文化底蕴,拓跋宏想利用迁都,赢得汉人士族的忠心,并向天下昭告自己推行汉化的决心与意志。
第二个举措,则是禁用鲜卑语,推行汉语汉字。拓跋宏下令:“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北俗之语即是鲜卑语,这句话是说以后在朝堂之上再也不许说鲜卑语,违抗命令的立即撤职查办。拓跋宏认为,语言是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推行汉化最重要的就是推行汉语,一旦鲜卑人都学会了汉语,就能与汉人自由交流,交流多了,矛盾自然就小了。
第三个举措,则是禁穿胡服,改穿汉服。
第四个举措,改鲜卑复姓,配以汉之单姓。拓跋宏因嫌鲜卑旧姓冗长,而采用汉族姓氏,后世一些鲜卑姓氏,如长孙、叙孙、穆崇等都是汉化后的姓氏。
第五个举措,则是大力推行胡汉通婚,促进民族融合。第五个举措可以说是推行汉化中最重要的一环,前四项举措几乎都是在为这最后一项做准备。
最终,在拓跋宏的政策下,鲜卑人不出几代,就已完全与汉人融为了一体,他们穿汉服,说汉语,行汉制,持汉姓,除了鲜卑的名头外,无论是文化还是血统,他们都与汉人已经别无二致。北方统治民族尚且如此,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也就纷纷效仿,中国北方也由此迎来了一段相对繁荣的时代,民族融合大大加深,为繁荣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为大唐王朝的强盛奠定了文化的基础。
一、南北朝相关核心考点总结
1、中特考点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常识考点
①我国佛教文化兴起于东汉末年,在南北朝时期实现了蓬勃的发展。北魏旧都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有我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反映了佛教文化。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