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一带一路”峰会及相关历史人文考点回顾

来源: 2019-07-12 22:01
2019年4月25日,“一带一路”第二次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在全球化形势变化的背景下召开,可以说是意义重大。在第一次峰会召开后的这些年里,各国实实在在看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带来的实惠,同时,这也有利于全球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考试对于相关知识考察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对于时政的相关背景和历史渊源的考察,在考试中也非常常见,接下来就帮大家梳理一下“一带一路”相关考点。

首先,从“一带一路”这个名词说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词汇,是现代语境下的词汇。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这倡议联通了亚欧和亚非。从“丝绸之路”的名词提出来讲,很多同学就误以为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提出的。其实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词汇,“丝绸之路”最早是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提出的,这个名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自古以来的商贸关系。当然,“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是开辟了丝绸之路,只不过当时他自己也不知道后世对这条商路之称。这里的相关考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大秦(古罗马),“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提出)的起点是西安。这一块的历史人文考察,还涉及到与“丝路”相关的人物,比如有东汉班超,相关成语“投笔从戎”;东汉甘英出使西域;东晋法显和尚经丝绸之路“西天取经”,著作是《佛国记》;初唐时期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经,归国后著有《大唐西域记》。古代的中国不缺乏全球化的交流,中国古代海上贸易也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述到商朝,但一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形式与秦汉之间,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转变于明清也主要是明朝中后期,海禁政策所导致的。明朝初期,永乐时期的“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东非,是“海上丝路”最具标志性事件。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也很容易出错的一点是,会把“郑和下西洋”当作“海上丝路”的历史起点。说到“海上丝路”,2013年所提出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是福建泉州。

“丝绸之路”时政背景下的历史人文考察,重要在于罗列和区分易错点,比如上述所讲的“丝绸之路”名词提出是李希.霍芬而不是张骞;“海上丝路”的形成是在秦汉之间而不是“郑和下西洋”。以及相关人物,都是可以考察的。

例题:以下历史人物与丝绸之路无关的是( )

A.班固 B.玄奘 C.法显 D.张骞

答案:A。解析:班固是《汉书》的作者,并没有去过西域也没有跟丝绸之路相关事件。他的兄弟班超曾在西域都护府任职,而且还出使过西域,“投笔从戎”成语就出自与他。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