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
导航

湖南省农信社考试常识知识——地理常识

来源: 2018-06-25 20:03

   湖南省农信社考试常识知识--地理常识

  一、气候常识

  1、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是分布在赤道两侧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这一带海洋面积广阔,终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赤道气团。

  2、热带季风气候。大致位于南、北纬10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主要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热带季风主要是因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北纬35度~55度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主要是在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温带季风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气压随季节交替变化而形成的。冬季,陆地强烈冷却降温而形成高压,海洋冷却降温缓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夏季,陆地强烈增温而形成低压,海洋冷增温缓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温带季风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

  4、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35度~50度纬度间的亚洲和北美洲大陆中心地带。因深居大陆腹地,距海远或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洋调节,终年在大陆性气团控制下。

  5、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40度~60度纬度间的大陆西岸。主要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西海岸及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南等相应的纬度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以西欧最为典型。

  6、降水。降水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冰等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多少用降水量来表示。人工降水是依据云滴自然增长的物理机制,用人为方法将适宜的催化剂播放云中,促进云滴迅速增长而形成的降水。

  7、梅雨。梅雨指的是每年春末夏初在江淮流域或朝鲜半岛南端以及日本南部的广大地区出现的两次较长的连阴雨。梅雨时节正值江南梅子成熟,故名"梅雨",这种天气也被称为"黄梅天"。由于阴雨较多,空气潮湿,较易使物体受潮霉烂,因此又将梅雨称为霉雨。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它的形成是每年6月份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在江淮流域相遇的结果。

  8、台风。台风是指产生在热带海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暖性低压系统。它形成强烈气旋。台风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除南大西洋外,各大洋都有发生,大洋的西部发生得比较频繁。当低压发展得较强时,在印度洋的称为热带风暴;在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称为台风。

  9、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在东太平洋秘鲁,厄瓜多尔附近海面每隔3~5年出现一次的大范围海水升温而引发的异常气候现象。它开始于圣诞节前,所以秘鲁人称为"厄尔尼诺",意为圣婴。厄尔尼诺来临时,南美洲西海岸地区的风向会突然改变,秘鲁、厄尔多尔等国会因此产生暴风雨天气。这种影响波及西太平洋,亚洲东部沿海地区的气候也会发生异常。

  10、拉尼娜现象。"拉尼娜"是指在太平洋上出现的一种与"厄尔尼诺"相反的现象。有的年份,海水温度比上一年下降很多。在这种冷暖温度作用下,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出现酷热、干旱天气,孟加拉国出现洪涝灾害,加勒比海、墨西哥遭受飓风袭击。科学家把它称为"拉尼娜",意为"女孩"。

  二、天文学常识

  1、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它的主要成员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银行系。银行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银行系是我们地球和太阳所的恒星系统,是一个拥有一二千亿颗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3、恒星。恒星是炽热气体组成的,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和类球状天体。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其次是出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它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4.22年。

  4、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的球体,环绕着恒星转的天体。从2006年开始,新的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地球、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

  5、地球。地球大约有46亿年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过程中。在一系列演化阶段中,保持着一种动力学平衡。地球自西向东自传,同时绕着太阳公转。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地球内部分为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还有磁层,形成了围绕固态地球的外套。地球及其天然卫星--月球,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即地月系统。

  6、黑洞。有的天体的质量十分巨大,因而引力极强,没有任何东西能从该处逃逸甚至光线也不例外。没有光线返回,眼睛无法看到物体,所以称之为"黑洞"。

  7、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到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8、日食。当太阳、月球和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以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当日全食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可看到平日因强烈阳光而不易看出的太阳闪焰、太阳日珥等太阳表面现象。

  9、月食。当太阳、月球和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如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当月全食发生时,我们在地球上仍可看到因受地球大气所折射到月面的阳光,呈现出暗红色月面的天文奇观。

  10、极光。极光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剧烈时,太阳发出大量强烈的带电粒子流,沿着地磁场的磁力线向地球南北两级移动,它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的上层。在带电粒子流的高速碰撞下,空气中原子外层的电子便获得能量,当这些电子获得的能量释放出来,便会辐射出一种可见光束,于是形成极光。

  三、地球外貌

  1、日界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12区里之间的180°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称日界线。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即东西12区区时相同,日期相差一天。

  2、雅丹地貌。在中国内陆荒漠里,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它是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这种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中国雅丹地貌在新疆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地貌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特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3、科斯特地貌 。科斯特地貌指可溶岩经以溶蚀为先导的科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4、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它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的大小通常是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地震震源位置按深度可分为浅源(70千米以内)、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