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理培训
导航

2018年湖南银行招聘考试章节辅导:金属货币制度的演变

来源: 2018-02-26 10:12

金属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 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货币制度的演变 概括地讲,从16世纪至今,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各个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相适应,先后出现过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融货币制度,最后过渡到当今不兑现的纸制本位制度。

金属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1、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这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产生于商品生产还不很发达的时期。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除了我国外,到了19世纪末,各国先后放弃银本位制而采取金银同时流通的制度。

2、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度是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又称复本位制。在这个制度下,金币和银币都能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金银复本位制度按照金银两种贵金属的不同关系分为如下三种:

(1)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是国家不规定金银之间的比价,金银按照各自的实际价值进行交换的本位制,例如,英国在1663年就铸造金币"基尼"与原来银币"先令"按市场比价同时流通。

(2)双本位制

双本位制则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金银之间的比价,金银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的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盛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如美国在1792年就规定金银法定比价为1:15。在双本位制下会出现一种叫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具体是说,当黄金与白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减少,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增加,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

除以上两种本位制度外,金银复本位下还有一种跛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