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考试高频考点:体格增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和体液的总重量,是代表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临床给药、输液也常依据体重计算。测量体重的方法,首先核准磅秤,宜在清晨,应空腹、排空大、小便后,只穿贴身衣裤,不穿鞋。
出生体重平均为3.0kg。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生理性体重下降),以后逐渐回升,常于7~10天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
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前半年每月平均增长600~800g,7~12个月每月平均增长300~400g。生后3~4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1个生长高峰。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年增长值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复又加快,呈现第2个生长高峰。
为便于日常应用,可按以下公式粗略估计小儿体重。
l~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高(长):指从头顶至足底的垂直长度,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两个增长高峰。出生时平均身长50cm,6个月65cm,1岁75cm,2岁87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6~7cm。身高低于正常30%即为异常。2~12岁身高(长)公式如下。
身高(cm)=年龄×7+75(cm)
身长(高)包括头、躯干(脊柱)和下肢的长度。这3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而青春期身高增长则以下肢为主。某些疾病可使身体各部分比例失常,因此,需要分别测量上部量(从头项至耻骨联合上缘)及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以进行比较,帮助判断。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随着下肢长骨增长,中点下移,2岁时在脐下;6岁时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恰位于耻骨联合上缘,上部量与下部量相等。
(3)坐高:指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6岁时为55%。
(4)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其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33~34cm。头围在1岁以内增长较快,1岁时46cm,2岁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为54~58cm(接近成年人头围)。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较小的头围。
(5)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胸围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程度。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1岁时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约46cm。l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6)腹围:平脐水平(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绕腹一周的长度为腹围。2岁前腹围和胸围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7)上臂围: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为上臂围,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常用以评估5岁以内小儿的营养状况。上臂围>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8)牙:人的一生乳牙为20颗,恒牙32颗。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计算公式:月龄―4(或6),乳牙约2岁半出齐。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17~18岁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
(9)囟门:婴儿出生时前囟为1.5~2cm,1~1.5岁时应闭合。前囟过小或者早闭见于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后囟出生时很小或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骨缝3~4个月闭合。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