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8湖南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医师清热解毒药:熊胆
【中药名】熊胆
【别名】狗熊胆、黑瞎子胆、黑熊胆。
【英文名】Fel Ursi。
【来源】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 G. Cuvier或棕熊Ursusarctos Linnaeus的胆囊。
【动物形态】黑熊:体长1.5~2米。头部宽,吻部较短,鼻端裸出,耳大而圆,被长毛,颈部两侧毛较长。四肢粗壮,5趾均有爪。前足腕部肉垫和掌部肉垫相接。全身被毛,毛基灰黑色,毛尖乌黑色,绒毛灰黑色。面部毛近于黄色,下颏白色。胸部有一明显的新月形白斑。棕熊:体形大,长约2米,肩高1米。全身为棕黑色,头部色较浅,稍带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浅暗,四肢黑色。
【产地分布】棕熊和黑熊皆有冬眠习性,栖于森林,多独居,喜白天活动,可直立行走。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南至华南。
【采收加工】割取胆囊,将口扎紧,剥去附着的脂肪后悬挂通风处阴干。
【药材性状】扁长圆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呈囊状。表面灰褐色、黑褐色或棕黄色,微有皱褶,囊皮较薄。囊内含干燥胆汁,习称“胆仁”,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硬膏状,色泽深浅不一,有金黄色、黑色或黑绿色、黄绿色。气微清香或微腥,入口即化,味极苦而微回甜。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归肝经、胆经、心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用量0.15~0.3克,研末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点眼。用治肝热炽盛、惊风、癫痫、目赤肿痛、翳障、疮痈、痔疮、咽喉肿痛。
【主要成分】含胆汁酸20%~80%,主要为熊去氧胆酸,并有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等。这些胆酸常与牛磺酸或甘氨酸结合,形成钠盐或钙盐。此外,含有胆甾醇、胆色素及氨基酸等。实验表明,胆仁具解痉作用,熊去氧胆酸能促进体内疲劳物质的分解与排泄,并能增加维生素Bi、维生素B2的吸收。熊去氧胆酸钠对士的宁引起的小鼠中毒有解毒作用,与鹅去氧胆酸钠及胆酸钠合用其作用能增强。尚有健胃、镇痛及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使用禁忌】虚寒证禁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