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中医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之感染的五种过程表现
感染过程的表现:
根据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感染过程有5种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由事先存在于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的抗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
(2)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指病原体侵人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隐形感染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3)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此类表现最少见。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发生持续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有些人感染后免疫力并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小部分显性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恢复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
指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此类表现仅次于隐性感染。按携带持续时间分可分为急性携带者(<3个月)和慢性携带者(>3个月)。按病原体种类不同,病原携带状态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按其发生于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之后分为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