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湖南医疗招聘-麻醉学备考考点分析——麻醉性镇痛药的分类
麻醉性镇痛药是指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定部位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作用,并且同时缓解疼痛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麻醉性镇痛药主要有吗啡、可待因、哌替啶、美沙酮、芬太尼、喷他佐辛、布托啡诺、丁丙诺啡等。
麻醉性镇痛药一、芬太尼
1.优缺点
(1)优点:芬太尼是强效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强度为吗啡的75~125倍;毒性低;对循环影响轻微;可控性强,起效快,时效短,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迅速,不引起组胺释放。
(2)缺点:大剂量多次使用可产生蓄积作用,易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静脉注射过快,可出现胸、腹肌僵直,影响通气。
2.麻醉方法
(1)大剂量芬太尼麻醉:主要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对循环影响小。一般用10~20 μg/kg缓慢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辅助肌松药进行气管内插管。术中间断或连续注射芬太尼维持麻醉,术中总量可达50~100 μg/kg。
(2)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芬太尼在复合全麻中提供镇痛成分。一般诱导时用芬太尼4~8 μg/kg,同时联合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药,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维持每小时追加0.1~0.2 mg。辅助麻醉,与氟哌利多按1∶50比例混合,组成氟芬合剂用于所谓Ⅱ型神经安定镇痛术(NLA)。
3.不良反应
(1)循环系统的影响:芬太尼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引起心率减慢,可用阿托品纠正;大剂量可引起血压下降,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2)肌肉僵直:芬太尼可引起胸壁和腹肌僵直,而引起肺动脉高压、中心静脉压和颅内压升高,严重者妨碍通气,需要用肌松药解除;在给予芬太尼前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缓慢注射芬太尼和复合巴比妥类或苯二氮类药物可以预防肌肉僵直。
(3)延迟性呼吸抑制:反复或大剂量使用芬太尼后,可以在用药后3~4小时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其原因是胃液中的芬太尼到小肠的碱性环境中再次被摄取进入循环,出现二次血药浓度高峰;此外,肺脏中蓄积的芬太尼释放也导致血药浓度增加。
麻醉性镇痛药二、舒芬太尼
1.特点
(1)舒芬太尼的镇痛效能在阿片类药物中最强,是芬太尼的5~10倍。
(2)起效时间短,其药物作用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芬太尼,反复应用后很少蓄积。
(3)抑制应激反应较芬太尼更佳。
2.麻醉方法
(1)小剂量给药:诱导剂量L~2 μg/kg,迫加剂量0.5~2.0 pg/kg。追加指征:心率增快,血压高于基础值20%,有体动、出汗等。
(2)大剂量给药:诱导剂量10~30 μg/kg,术中以0.8.~1.0 μg/kg·h连续输注或间断追加2 μg/kg。
以上均与其他麻醉药复合使用。小剂量用于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下行简单的外科手术,大剂量适用于复杂的大手术。
3.不良反应
具有一般阿片类药物相似的不良反应,如肌肉僵直、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大剂量可导致心动过缓和低血压。
麻醉性镇痛药三、阿芬太尼
1.其镇痛效能和作用时间分别是芬太尼的1/4和1/3倍,起效快,超短效,蓄积作用微弱。
2.大剂量阿芬太尼麻醉术后呼吸恢复迅速,无呼吸遗忘和延迟性呼吸抑制,且不延长拔管和机械通气时间。
3.具有一般阿片类药物相似的并发症,如肌肉僵直、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
麻醉性镇痛药四、瑞芬太尼
1.优点
(1)麻醉的可控性强,是真正的短效阿片类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可根据药效情况精确调整剂量,作用可以预测,麻醉平稳,并易于逆转。
(2)副作用较其他阿片类药减少。
(3)其代谢是通过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为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不依赖于肝肾功能。不受年龄、性别和体重的影响。
(4)重复应用或持续输注无蓄积。
(5)收缩脑血管,降低脑血流,降低颅内压。
2.缺点
(1)作用时效短,停药后镇痛作用很快消失。
(2)具有其他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肌肉僵直等,但发生率较低。
(3)市售制剂含有甘氨酸,甘氨酸对脊髓有一定的毒性,不能用于椎管内注射。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