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及所致职业病
作业场所存在的物理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噪声、振动、电磁辐射、异常气象条件(气温、气流、气压)等。(4种)
1.噪声
(1)生产性噪声的特性、种类及来源
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摩擦等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噪声可分为三类:空气动力噪声、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
生产性噪声对听觉器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2)生产性噪声引起的职业病--噪声聋
我国已将噪声聋列为职业病。
2.振动
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的局部振动病为法定职业病。
存在手臂振动的生产作业主要有以下4类。
(1)使用锤打工具作业。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如凿岩机等。
(2)使用手持转动工具作业。如电钻等。
(3)使用固定轮转工具作业。如砂轮机等。
(4)驾驶交通运输工具或农业机械作业。如汽车、收割机等。
3.电磁辐射
(1)非电离辐射
1)射频辐射。(高频或微波作业等)
2)红外线。红外线引起的职业性白内障已列入职业病名单。
3)紫外线。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作用可引起皮炎等。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由电弧光引起的,即电光性眼炎。
4)激光。激光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对眼部的影响和对皮肤造成损伤。
(2)电离辐射。
1)凡能引起物质电离的各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如各种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X线机等。
2)电离辐射引起的职业病--放射病。
4.异常气象条件
气象条件主要是指作业环境周围空气的温度、湿度、气流与气压等。
(1)异常气象条件定义(补充)
异常气象条件指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高温高湿;其他异常气象条件指低温作业、低气压作业等。
气象条件是指以下5种情况:
1)空气温度,生产环境的气温,受大气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在低纬度地区,夏季易形成高温作业。生产场所的热源,如各种熔炉、锅炉等长生热量,也会加热空气。
2)湿度,作业环境湿度主要来自各种敞开液面蒸发,
造纸、印染、缫丝等,大于80%的高湿度潮湿的矿井、隧道等。还有高温作业车间小于30%的低湿度。
3)风速,生产环境的气流除受自然风力的影响外,与热源分布和通风设备有关。
4)辐射热,是指能产生热效应的辐射线,主要是红外线及一部分可见光。太阳辐射、熔炉、火焰、融化金属。
5)气压,一般情况工作环境的气压与大气压相同。但特殊作业如潜水作业、航空飞行等是在异常气压下工作。
(2)异常气象条件下的作业类型
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炼钢、轧钢、铸造等车间。特点是高温热辐射大,相对湿度低,形成干热作业环境。
2)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高温高湿,热辐射不大,不存在热辐射源。如印染、缫丝、煤矿深井湿度大于90%,气温大于30度。
3)夏季露天作业,夏季从事农田、野外、建筑、搬运及军事训练等露天作业,易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和地面及周围物体的热辐射。
4)低温作业,冬天在寒冷或极地野外作业,如建筑、农业、渔业、科学考察等。或冷库等人工低温环境工作。
5)高气压作业,主要是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通常在高于大气压环境下作业。
6)低气压作业,高空、高山、高原均属于低气压环境,在这类环境中进行运输、勘探、筑路采矿等生产,属低气压作业。
(3)异常气象条件对人体的影响
1)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体温调节和人体水盐代谢的紊乱,蓄热现象而使体温升高。
2)低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如时间过长,超过人体耐受能力,体温逐渐降低,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易患感冒、肺炎、肾炎、关节炎等,甚至导致冻伤。
3)高低气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高压对机体不同阶段表现不同。加压过程中可引起耳充塞感、耳鸣、头晕等,
甚至造成鼓膜破裂。而在高压作业后,减压恢复时,如果减压过速,则可引起减压病。低气压作业主要引起低氧性缺氧损害,如高原病。
(4)异常气象条件引起的职业病
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有以下3种:
1)中暑
是高温作业环境下发生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是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2)减压病(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在潜水作业后)
主要表现为:皮肤奇痒、灼热感等;肌肉、关节和骨骼酸痛或针刺样剧烈疼痛,头痛等。
3)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环境下的一种特发性疾病)急性高原病分为三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