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法律法规》:基岩丘陵区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
①调查任务。
a)查明地层岩性、构造、地貌等因素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着重分析研究控制地下水形成、分布的主导因素和条件;划分含水层、组、带及地下水的类型,并研究各类地下水的形成、富集、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及水质状况;访问和搜集有重大供水意义的井(孔)、泉和受季节影响较大的地下水动态资料。
b)查明基岩自流水盆地和自流水斜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断裂、构造裂隙及岩体、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富水性的一般规律;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的风化带中地下水的一般分布规律和水文地质条件。
c)第四系发育的河谷平原、山间盆地等松散砂砾石含水层的一般水文地质条件。
d)查明区域水化学的一般特征,初步了解热矿水成因、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e)了解地方病与环境地质的关系,了解由于水质污染而引起的"污染病"的状况和致病原因。有"三废"排出的工矿区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地区,应调查和搜集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遭受污染而引起"污染病"的状况,水中有毒成分含量、污染途径和污染质来源等资料。对浅层地下水更应注意污染问题的调查。
f)初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以水利工程地质为主的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②调查内容。一般基岩丘陵山区,地下水受岩性、构造、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分布极不均匀。地质构造往往是控制地下水的主导因素,大的构造体系控制着区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局部水文地质条件则受次一级低序次构造所制约。在调查中必须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工作方法,即由低序次的富水构造着手,
找出控制地下水的高序次构造,据此预测低序次构造的富水性。
在分清构造体系及其生成序次的基础上,(环球网校环境影响评价师频道为您整理)对典型的断裂构造,应查明其力学性质、断层规模、产状要素、胶结和充填程度、岩脉与岩体活动和蚀变破碎情况、后期构造作用、被切割岩石的力学性质、裂隙发育程度及地下水活动痕迹等。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