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知识点(6)
点击查看:2018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知识点汇总
5.大气EI预测与评价
5.1 掌握大气EI预测的一般步骤:⑴确定预测因子;⑵确定预测范围;⑶确定计算点;⑷确定污染源计算清单;⑸确定气象条件;⑹确定地形数据;⑺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⑻选择预测模式;⑼确定模式中的相关参数;⑽进行大气EI预测与评价。
5.2 熟悉大气EI预测因子和预测范围确定的原则(参见技术方法内容)
⑴预测因子的确定:根据评价因子确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⑵预测范围的确定:以项目为中心,同时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应覆盖评价范围。
5.3 掌握各类污染源计算清单的内容(点源、面源、体源、线源的计算清单同它们各自的调查清单)
5.4 熟悉大气EI预测计算点的分类
分三类:①环境空气敏感区;②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③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⑴应选择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作为计算点。⑵预测网格点的设置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预测网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角坐标网格或极坐标网格,并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⑶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50m。⑷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不同代表高度上的预测受体。
预测网格方法
直角坐标网格
极坐标网格
布点原则
网格等间距或近密远疏法
径向等间距或距源中心近密远疏法
预测网格点网格距
距源中心≤1km
50~100m
50~100m
距源中心>1km
100~500m
100~500m
5.5 熟悉各等级评价项目大气EI预测内容及要求
大气EI预测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的特点而定。⑴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a)全年逐时或逐次h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h浓度;b)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c)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d)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h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h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h浓度;e)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⑵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为一级评价项目中的a~d项内容。三级评价项目可不进行上述预测。
5.6 掌握常规预测情景组合
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五个方面的内容:污染源类别、排放方案、预测因子、气象条件、计算点。污染源类别:新增加污染源(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削减污染源和被取代污染源及其他在建、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排放方案:分工程设计或可研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EIA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择。预测因子分所有/主要预测因子两种。气象条件分为全年逐时或逐次h气象条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长期气象条件。计算点分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