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1-83595998
导航

2018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考点复习(2)

来源: 2018-02-20 16:50

   二、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新增内容)

 

  1.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的经济技术指标;介绍工程特征,并给出工程特征表;介绍工程项目组成(包括施工期临时工程),给出工程的项目组成表;阐述工程施工和运营设计方案,并给出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布置示意图;比选方案。应给出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施工平面布置图、物料(含土石方)平衡图和水平衡图等工程基本图件。

 

  2.初步论证。包括:⑴CP和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CP选址选线、施工布置和总图布置的合理性;⑶清洁生产和区域循环经济的可行性,提出替代或调整方案。

 

  3.影响源识别。工程行为识别(包括重点工程识别、原有工程识别)、污染源识别。⑴工程行为分析,应明确给出土地征用量、临时用地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取土量、弃渣量、库区淹没面积和移民数量等。⑵污染源分析,原则上按污染型CP要求进行,从废水、废气、固废、噪声与振动、电磁等方面分别考虑,明确污染源位置、属性、产生量、处理处置量和最终排放量。⑶改扩建项目,还应分析原有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识别原有工程影响源和源强。

 

  4.EI识别。一般从社会影响、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三个方面考虑,生态影响要识别工程行为造成的直接影响,污染影响造成的间接生态影响,甚至工程行为和污染影响在时空上的累积效应(累积影响),明确各类影响的性质(有利/不利)和属性(可逆/不可逆,临时/长期等)

 

  5.EP方案分析。从经济、环境、技术和管理方面来论证EP措施和设施的可行性,必须满足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要求,技术先进且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EP目标可达性。包括:⑴施工和运营方案合理性分析;⑵工艺和设施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分析;EP措施的有效性分析。⑷设施处理效率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⑸EP投资估算及合理性分析。

 

  6.其他分析。包括非正常工况类型及源强、事故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以及防范与应急措施说明。

 

  ()掌握生态影响的源和强度分析内容与方法(新增内容)

 

  1.影响源识别(内容同上)2.EI识别(内容同上)

 

  ()熟悉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旧导则内容)

 

  1.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植被、地形地貌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以及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

 

  2.运行期工程对生态影响的途径分析:主要包括工程运行改变了区域空间格局、土地和水体的利用状况,由此影响了自然资源状况。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网络课程 新人注册送三重礼

已有 22658 名学员学习以下课程通过考试

网友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

最新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

精品课程

更多
10781人学习

免费试听更多

相关推荐
图书更多+
  • 电网书籍
  • 财会书籍
  • 其它工学书籍
拼团课程更多+
  • 电气拼团课程
  • 财会拼团课程
  • 其它工学拼团
热门排行

长理培训客户端 资讯,试题,视频一手掌握

去 App Store 免费下载 iOS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