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价管理基础与法规:土地经济学的历史与进展
土地经济学的历史与进展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源于社会实践,欲把握其发展规律与趋向,必须把这个学科置于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来考察。从土地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一般可依据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尚未进入文明社会,先是地广人稀无所谓土地问题,继之随着人口大量增加,人地矛盾突现,渐次出现了地权关系、土地利用和土地分配问题,遂引起土地问题的研究。
2. 第二阶段,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学产生以后的时期。
17世纪英国重商主义学派先驱威廉 配第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著名论断;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地租原理,为马克思主义土地和土地经济问题的研究上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土地经济学开始从经济学中孕育而生。
土地经济学的产生
迨后,不仅在美国,而且德国、日本等都相继建立了土地经济学这门学科,出版了大量著作。就美国而言,这门学科已经明显地趋向两极发展:一是“土地经济学通论”的综合性在增强,出现了雷利 巴洛维的《土地资源经济学—不动产经济学》;同时又向部门专业化发展。现在有些大学院校除开设“土地经济学通论”外,还分别有《城市土地经济学》、农村土地经济学等专著;二是在经济管理、公共管理专业等商业院校,已涌现出一系列土地、不动产经济学的分支学科。
我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
最早由大学出版的专著,是原金陵大学农经系师生通过集体调查研究而编写出版的《中国土地利用》。全书共分三册,一论文集、二地图集、三统计资料,调查研究历时9载,1937年先在美国出版英文本。此专著堪称世界第一部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重要专业文献,至今仍为美国许多大学所珍芷。
1949年后在台湾地区出版的土地经济学专著,则有肖铮的《平均地权本义》、《平均地权之理论体系》,张德粹的《土地经济学》,林英彦的《土地经济学通论》、《不动产估价》,苏志超的《不动产估价概论》、《地权、地税与土地政策》,唐家柯的《不动产通论》,许文昌的《土地经济学新论》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大学、逢甲大学及中兴大学设有地政系或地政研究所,台湾大学等也设有土地经济专业或课程,培养了专业人才。
中国土地经济学,可以认为已初步建立了如下的学科体系:①土地经济学通论;②部门土地经济学;③不动产——房地产经济学(含房地产经济理论、房地产市场、价格、投资、金融及经营管理等;④土地生态经济学及土地可持续利用管理经济学等。
编辑推荐:
2013年土地估价师考试指南
土地估价师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来源:考试大-土地估价师考试责编:liuya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