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经济理论: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与土地集约利用
来源:233网校2011年8月26日【233网校: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 这里的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产品的产量,体现了土地的生产力。为了考察劳动与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及边际报酬的变动趋势和规律。各种类型的报酬定义如下: ①总报酬,即总产量,可记为TP;②平均报酬: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记为AP;③以劳动为例,边际报酬,即对同一块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可记为:MP=△TP/△L或dTP/dL,它是生产函数关于劳动上的一阶偏导数。边际报酬体现了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二、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报酬三阶段分析 1.总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 从几何上说,边际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边际报酬最大的点对应总报酬曲线的点为拐点[转向点]边际报酬为零,此时总报酬最大。 2.总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在几何上,平均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当原点与总报酬曲线上某一点的连线恰好是总报酬曲线的切线时,斜率最大,从而平均报酬最高。 3.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具有上升趋势;当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开始下降;当两者相等时,平均报酬最高。根据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我们可以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平均报酬从上升转为下降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边际报酬先升后降,劳动投入量达到一定量时达到最高点,与之相对应的点叫转向点。在边际报酬达到最高之前,总报酬曲线向下凸的一段是报酬递增阶段,其生产弹性大于1;从边际报酬最高点起总报酬曲线开始向上凸出而进入报酬递减阶段,生产弹性自转向点之后开始递减,当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相交时,边际报酬与平均报酬相等,此后,边际报酬低于平均报酬。 在第一阶段,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从而增加劳动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继续劳动投人将使得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题:判断题:在第一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 R], 第二阶段:平均报酬等于边际报酬之后到边际报酬等于零之前为第二阶段。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是合理的,但具体选择多少变动要素,还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价格。 第三阶段:边际报酬为零,总报酬达到最大之后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投入劳动的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均为负数,而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总报酬也趋于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继续投入是不合理的。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的制约作用 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称为土地集约度。 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要素投入称为土地的集约利用,而在大量土地上投入较少要素的利用方式称为土地的粗放利用。可见,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的实质,在于可变比例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但是,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是相对的,由于所采用的比较标尺不同,二者的确切界限就不易确定。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并不能机械地认为集约利用就是合理利用,或者说集约度越高越好。 在各种土地利用中,区分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及其边际界限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 而所谓粗放边际,则被认为是无租边际,即在最佳条件下土地的产出只能补偿其生产成本。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了社会上总的土地利用情况;而粗放边际只影响那些在经营中只能收支相抵的生产者,它在市场价格和市场需要的影响下,决定着选择质次的最后一级土地,即再次级的土地就不宜投入利用。 总之,集约边际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粗放边际,则代表土地利用能力不断减少的一系列土地面积中的一点,超过此点,再扩大生产用地即不能补偿其成本。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内涵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对相同面积的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人所带来的报酬的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 这里的土地报酬,可以理解为土地产品的产量,体现了土地的生产力。为了考察劳动与土地等要素组合对土地报酬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考虑平均报酬及边际报酬的变动趋势和规律。各种类型的报酬定义如下: ①总报酬,即总产量,可记为TP;②平均报酬:总报酬除以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记为AP;③以劳动为例,边际报酬,即对同一块土地不断追加某种要素的投入,最后一单位追加要素所带来的总报酬的增量,可记为:MP=△TP/△L或dTP/dL,它是生产函数关于劳动上的一阶偏导数。边际报酬体现了土地的边际生产力。 二、土地报酬曲线之间的关系以及报酬三阶段分析 1.总报酬曲线和边际报酬曲线的关系 从几何上说,边际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在各点切线的斜率,边际报酬最大的点对应总报酬曲线的点为拐点[转向点]边际报酬为零,此时总报酬最大。 2.总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在几何上,平均报酬等于总报酬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因此,当原点与总报酬曲线上某一点的连线恰好是总报酬曲线的切线时,斜率最大,从而平均报酬最高。 3.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的关系当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具有上升趋势;当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时,平均报酬开始下降;当两者相等时,平均报酬最高。根据总报酬、平均报酬和边际报酬,我们可以将生产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平均报酬从上升转为下降之前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边际报酬先升后降,劳动投入量达到一定量时达到最高点,与之相对应的点叫转向点。在边际报酬达到最高之前,总报酬曲线向下凸的一段是报酬递增阶段,其生产弹性大于1;从边际报酬最高点起总报酬曲线开始向上凸出而进入报酬递减阶段,生产弹性自转向点之后开始递减,当边际报酬曲线与平均报酬曲线相交时,边际报酬与平均报酬相等,此后,边际报酬低于平均报酬。 在第一阶段,平均报酬处于递增状态,从而增加劳动投入能带来总报酬更大比例的增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继续劳动投人将使得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组合的生产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例题:判断题:在第一阶段停止投入是不合理的[ R], 第二阶段:平均报酬等于边际报酬之后到边际报酬等于零之前为第二阶段。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是合理的,但具体选择多少变动要素,还要取决于农产品价格和投入要素价格。 第三阶段:边际报酬为零,总报酬达到最大之后为第三阶段。在此阶段,投入劳动的边际报酬和生产弹性均为负数,而且平均报酬继续递减,总报酬也趋于下降。因此在这一阶段继续投入是不合理的。 三、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对集约利用的制约作用 每单位面积土地上所投劳动和资本的多少称为土地集约度。 人们通常把单位土地面积上使用高比率的要素投入称为土地的集约利用,而在大量土地上投入较少要素的利用方式称为土地的粗放利用。可见,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的实质,在于可变比例生产要素组合的选择。但是,土地的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是相对的,由于所采用的比较标尺不同,二者的确切界限就不易确定。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并不能机械地认为集约利用就是合理利用,或者说集约度越高越好。 在各种土地利用中,区分集约利用与粗放利用及其边际界限是十分重要的。所谓用地的集约边际,是指某块土地在利用中所达到的临界点,该点所用的资本和劳动的变量投入成本与其收益相等。即“在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之前,最后一个连续变量投入单位所达到之点正是集约边际。 而所谓粗放边际,则被认为是无租边际,即在最佳条件下土地的产出只能补偿其生产成本。集约边际能适用于土地的一切生产性利用,它代表了社会上总的土地利用情况;而粗放边际只影响那些在经营中只能收支相抵的生产者,它在市场价格和市场需要的影响下,决定着选择质次的最后一级土地,即再次级的土地就不宜投入利用。 总之,集约边际代表各级土地的经济点,超过这一点,新增的变量投入得不到补偿;粗放边际,则代表土地利用能力不断减少的一系列土地面积中的一点,超过此点,再扩大生产用地即不能补偿其成本。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及建设用地日益增长的需求,只能走集约利用的道路,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面积建筑面积上下功夫。
相关推荐:
2011年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概述辅导汇总
欢迎进入考试大土地估价师考生交流专区
来源:考试大-土地估价师考试责编:liuya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下载Word文档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