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技术导则与标准讲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6讲讲义
1.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若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基本一致,大气稳定度和探空资料可直接使用;其他地面气象要素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三级评价项目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的资料。
3.大气稳定度
3.2云量:云所覆盖天空的量,即云量。以不同高度分为高云和低云,总云量为高云量和低云量之和。云以十等份来划分覆盖天空的量。总云量 4为晴天,总云量 8为阴天。
3.4夜间大气稳定度一般为中性、较稳定或稳定类;阴天或大风时(风速 6m/s时)的大气稳定度一般为中性稳定度;强不稳定类一般出现在白天、晴天和风速 2m/s的情况;稳定类一般出现在夜间、晴天和风速 3m/s的情况。
4.1地面气象资料
4.1.2联合频率:指由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即统计不同风速、风向和大气稳定度出现几率。风向取16个方位;稳定度分6类;风速分5档, 1.5m/s,1.5~3 m/s,3.1~5 m/s,5.1~7 m/s , 7 m/s。
4.2高空气象资料
4.2.2混合层:指边界层中存在的湍流特征不连续界面以下的大气层,混合层高度即从地面算起至第一层稳定层底的高度。混合层内一般为不稳定层结,铅直稀释能力比较强。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2.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2.2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⑴一、二、三级均须预测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⑵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⑶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3.1二、三级评价项目的多元叠加方法:⑴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⑵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
4.常用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4.2小风和静风时点源扩散模式:是一种简化的烟团模式,适用于地面10m高处平均风速U10 1.5m/s情况下,平坦地形、气态污染物,在模拟的单元时间段里风向、风速、稳定度基本不变,污染物通过某种装置排放。需调查两类资料,一类是污染源的资料(包括污染源位置、源强及排放方式),另一类是气象资料(包括风向、风速、稳定度)。
4.4熏烟模式:主要用以计算日出以后,贴地逆温从下而上消失,逐渐形成混合层时,原来积聚在这一层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高浓度污染预测。
4.6体源扩散模式:当无组织排放源为体源时的浓度预测;
4.8日平均浓度模式:日平均浓度方法有保证率法、典型日法、换算法等。
评价大气环境影响
2.污染分担率:是指某污染源排放的某种污染物对某敏感区域或某关心点的浓度贡献比率。
相关推荐:
2011年环评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前押密试题及答案
责编:liuya评论纠错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