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市场潜力巨大
(一)建筑节能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在中国,建筑节能即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得到公众的更多关注。建筑节能在中国发展有其必要性:
首先,能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这其中建筑能耗的份额不可忽视。中国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到2008年左右已经达到27.5%,随着发展将快速上升到33%以上。中国建筑能耗水平是世界同类能耗平均数值的3-5倍,公共建筑能耗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按广义能耗统计,建筑能耗约占国内全社会总能耗的42%左右,而且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最终会达到50%左右。
第二,建筑采暖用能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几个大气污染指标如总悬浮物颗粒、降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都是北方城市高于南方城市,采暖期重于非采暖期。采暖期城市大气污染指标普遍超标,基本原因就是采暖燃煤排放的污染物。
此外,开展建筑节能,发展节能建筑,也是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要。由于节能建筑隔热隔冷的功能,舒适度不仅比非节能建筑有很大程度提高,而且在夏季还可以间接降低空调的使用费,节省大量的电能,冬季用于取暖的煤等资源也可以相应节省。
(二)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建筑节能
面对中国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形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能源综合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将节能战略重点调整为:在继续推进工业节能的同时,尤其把建筑、交通作为节能的重点领域。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一系列的政策法规纷纷出台,将建筑节能由起步阶段推到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7-2008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绿色施工导则》、《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这五大具有开拓意义的新法律、法规,再一次证明了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它们标志着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日益落到实处,走向纵深。
1、指导建筑工程施行绿色施工
2007年9月10日,《绿色施工导则》出台,这是建设部首次印发专门指向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导则。《绿色施工导则》是指导建筑工程施行绿色施工的导则,导则明确提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
2、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排出节能时间表
2007年10月23日,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不仅提出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总能耗下降20%的总目标,还首次制定了一张具体到月份的工作时间表。
3、国家法律对建筑节能作出专门规定
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修改后的节能法明确规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此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与建筑节能相关的法规、条例、办法和标准,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对建筑节能的规定可谓屈指可数,没有能够妥善处理好建筑与节能之间的关系。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一次从国家法律的效力层面对建筑节能作了专门规定、对节能实施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在这部法律中,“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一章里用一个小节对建筑节能做了专项规定,涉及的相关法条达7条之多。
4、绿色建筑拥有权威评价标识
2007年11月15日,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并开始受理申请。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填补了我国绿色建筑评价的空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经过官方认可,对业主来说,具有极强的公信力。有了这个统一的绿色标识后,消费者就不会再被滥用节能牌的开发商“忽悠”了。
5、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国务院领导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曾多次作出批示,要求研究制定节能规划、措施和制度。2008年10月1日起,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开始施行。按照条例的相关规定,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应当安装、使用节能设备。
我是08年毕业的专科文凭,报考条件规定专科工作要满6年才能报考请问如何规避这个问题请高手支...查看全部
房产经纪人协理证和房产经纪人执业资格证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我是天津的,天津的协理证怎么报名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