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真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认为教育在人类出现之前即已存在,不只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的观点来自于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需要层次说
【答案】A。解析: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不只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所以此题选A。
2.教学过程是以学生学习( )为主的特殊认识过程。
A.个体经验 B.间接经验 C.直接经验 D.生活经验
【答案】B。解析: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的认识世界,所以此题选B。
3.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广泛的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讲授法
【答案】D。解析:讲授法是一种非常古老、又应用最广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此题选D。
4.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的是( )
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D.幼儿园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九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所以,此题选择B。
5.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内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等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D。解析: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内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此题选择D。
6.学生林某发下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林某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答案】B。解析:学生的主要权利包括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人身自由权是指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此题选择B。
7."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通知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
A.《学校理条例》 B.《教师法》 C.《教育法》 D.《劳动法》
【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具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此题选择B。
8."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老子》
【答案】C。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出自《学记》,体现的是主张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此题选择C。
9.总结出特点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情境教学的教育家是()
A.李吉林 B.段力佩 C.顾汵沅 D.邱学华
【答案】A。解析:情景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吉林首创的。这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创造力,此题选择A。
10.一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是()
A.板书 B.微格教学 C.行动研究 D.多媒体教学
【答案】B。解析: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是训练新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现代化途径,所以,此题选择B。
11.小张老怀疑自己的手脏,所以一天不停的洗手,这种行为属于()
A.强迫行为 B.强迫观念 C.强迫考虑 D.强迫焦虑
【答案】A。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所以,此题选择A。
12.一个学生不敢同教师说话,也没有勇气向教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教师请教,教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他就能学会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种方法属于()
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示范法
【答案】A。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所以,此题选择A。
13.充分运用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的教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答案】A。解析: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所以,此题选择A。
14.有的中学生"为老师的鼓励而努力学习""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为同学们瞧得起自己而努力学习"等,这类学习动机属于( ).
A.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B.间接的近景性动机
C.直接的远景性动机
D.间接的远景性动机
【答案】B。解析:直接动机与学习生活直接相连,是由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习上的反应结果,如为获得奖学金而努力学习。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如老师的鼓励,家长的奖励等;远景性动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所以,此题选择B。
15.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答案】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31条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所以,此题选择C。
16.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暗示期待,给予学生鼓励,表扬,就会让学生变得优秀,这是什么效应( )
A."一家人"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威信效应 D.名誉效应
【答案】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题干中的描述教师对学生暗示期待,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变得优秀,属于罗森塔尔效应。
17.人体在成长时身体特征会呈现时而稳时而急的特点,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C 。解析:不平衡性的具体表现有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以及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题干中所描述的时而稳时而急体现同一人身体发展不是匀速的,所以体现了不平衡性。
18.国外学者所推崇的"教育不应再限于学习的围墙之内",这是一种( )观念。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 D.教育实体化
【答案】C。解析:非制度化教育提倡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1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体现出人具有的(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整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2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做具体教育工作时( )。
A.学校放弃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
B.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入手解决教育问题
C.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
D.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目的
【答案】B。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因而教育不能护士自身的办学规律和目的。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因此学校不能放弃自己的教学任务转而参加具体的政治活动。
21.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1)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地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2班的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2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2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地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这时说什么都没有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不愿参加的3 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 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为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而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吗?"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知道,老师,我会给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
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
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10分)
【参考答案】
(1)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贯彻了德育的疏导原则、因材施教育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和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我们学习。
(2)首先,教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原则。材料中,当小杨同学情绪激动,与老师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没有立刻发作,辱骂学生,而是采用了冷处理,并不与小杨争执,等待时机;后来借着运动会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认识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其次,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教师根据小杨在跑步方面的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运动会角逐,让小杨通过运动会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集体自豪感,促进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进步。
第三,教师的做法体现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材料中,教师在比赛前鼓励他挑战自己,积极训练;比赛获奖后,又利用这个机会给予表扬,引导他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最后,教师的做法体现了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老师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让学生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