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分配,军校学员选择"北上广"还是奔赴"新西兰"
毕业分配,选择好你的“诗和远方”
■王 新
“作为军人,我没有权利选择安逸,只有责任选择担当”“我申请到西藏边防去,那里有祖国最美的界碑和岗亭”……
转眼盛夏临,又至毕业季。连日来,一份份军校毕业学员的赴边志愿书,在朋友圈广泛传播,引来网友一波又一波点赞跟帖。读诵这些志愿书,能感知到新一代军人的热血与担当,能看得到人民军队的希望和未来。
“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选择“北上广”?还是奔赴“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对军校学员来说,毕业分配就是人生的“岔路口”“紧要处”,可能是影响一辈子的大事,不可能不关注。然而,军人的选择,从来都与忠诚、责任和奉献紧密相连。选择时多想想入校时的梦想、多想想入党时的誓言,就会少些小我、多些大我,少些纠结、多些服从。
《军队生长干部学员毕业分配规定》的颁发施行,建立了学员提出分配志愿、院校科学确定分配方案的毕业分配新机制。但不管分配政策如何调整,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不能变;不管毕业分到哪里,“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导向不会变。在享受“阳光分配”政策的同时,也应具备相应的“阳光心态”,结合分配岗位信息,分析自身素质优长,科学设计发展路径,理性规划新的“起跑线”,选择好自己的“官之初”,主动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1950年1月,邓小平同志找18军军长张国华谈话,命他率领部队挺进西藏。得知变动,张国华只有两句话:“一切听从党安排!”“坚决完成任务!”我军90年的发展史,既是一部南征北战的战斗史,也是一部“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的忠诚史。“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一代代官兵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初心。尤其是面对改革中的调整移防,广大官兵听令而行、说走就走,舍“小家”为“大家”,展现出“党叫去哪就去哪”的绝对服从意识。作为新一代青年官兵,军校学员更应传承弘扬这种意识,以组织需要为第一选择,积极申请“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莫恋红尘觥筹浪,向来边塞奏华章。茶叶,只有投身到沸腾的清水中,全身筋骨才能舒展开,才能将自身的能量与价值释放出来,散发出最浓郁的生命之香。这一现象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历练,也因历练而精彩。怎么历练、在哪里历练?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基层和边疆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诚然,这里肯定会经历一些艰苦,但安逸从来不是军人的选择。是雄鹰,就要到蓝天翱翔;是骏马,就要去原野奔腾;是军人,就要去奔赴疆场。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才去肩负起国家的重任、挺立起民族的脊梁。那些能够走得长远、大有作为的人,大多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在基层一线千锤百炼摔打出来的。
近年来,随着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作战部队和驻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待遇保障体系更趋完善配套,干部在部队、院校和机关之间大范围交流的路子也逐步走开,这些都为基层干部提供了更宽广的进步空间。对分配到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工作的学员,我军还确定了高定职务工资档次、按照不同类别标准享受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一系列优待政策。当前,驻艰苦边远地区部队服役干部优待政策正在修订完善。届时,将有一整套内容完备、要素齐全、优势明显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在作战部队和艰苦边远地区部队建功立业提供支持保障。可以说,到基层和边疆,出路将会更多,前途将会更广。
“没有什么比生活在一个伟大时代更幸福。”今天,改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是军校毕业学员成长的净土、沃土,为走好“官之初”、跑好“第一棒”创造了良好条件。不负时代、不负改革,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军校毕业学员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精彩人生。
学子请缨志戍疆,建功立业为国防。出征!让我们把最美好的祝福献给军校毕业学员。相信,战功和勋章终将青睐扎根基层和边疆的军人!
(作者单位:陆军第75集团军)
编辑推荐: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长理培训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责任编辑:长理培训)
点击加载更多评论>>